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七講話 第六集 第叁期 第四天 叁障皆滅佛道圓成

  佛七講話 第六集七十九年第叁期

  第四天 叁障皆滅佛道圓成

  衆生被惑業苦所縛,不得解脫。念佛求生西方,西方極樂世界沒有惑業苦。

  爲了使大家知道什麼是惑業苦,不得不分析給大家聽。

  所謂惑,也稱爲煩惱。佛在經上所說,有兩種惑,也就是兩種煩惱。佛在勝鬘經上說,有五住煩惱。五住煩惱,就是兩種惑。什麼是五住煩惱呢?第一個是無明住地煩惱。第二個,四住地煩惱。無明住地煩惱,又稱爲無明惑。四住地就是見一處住地、欲愛住地、色愛住地、有愛住地。我們知道見一處住地就是見惑,欲愛色愛有愛都是思惑。我們就知道,四住地煩惱就是見思惑,所以說,無明惑、見思惑,就是五住地煩惱。

  天臺宗又立塵沙惑,當然也是根據經上立的。惑有粗,有細,有根本,有枝末。無明惑細,可是它是根本。就是見思惑,也是無明惑所生。見思惑比較粗,它由無明所生,稱爲枝末之惑。

  今天講的名相多,希望大家靜靜地聽。見思惑有一百六十九品無明,這是枝末無明。

  我們講明白一點,使大家了解,什麼東西是惑呢?貪瞋癡就是惑,貪瞋癡又稱爲煩惱。由于貪瞋癡,由于見思惑,就造諸惡業。惡業如果廣說無量無邊,略說有七種,都是由身口所生。身就是殺盜淫,口就是妄語惡口绮語兩舌,這七種稱爲業。因爲貪瞋癡還沒起現行,是種子。殺盜淫妄語惡口绮語兩舌,起現行,造業了,墮落叁塗六道。所以出家先斷七支惡,就是教他不造業;菩薩戒叁業清淨,也兼除貪瞋癡,所以到微細處,可以破根本無明。由于起惑造業,所以受苦報,受苦報被業所系,不得出離。

  佛說一切法,皆爲滅惑業苦,我們認爲和我們最有機緣最方便的是念佛法門。所以今天講惑業苦,是約凡夫位分段生死講。惑和業,是世間之因;苦,是世間之果。由此世間因果,衆生不得出離,所以惑業苦,稱爲叁障,障我們的菩提道。惑既然是煩惱,就稱爲煩惱障;業,就是業障;苦,就是報障。我們所謂叁障的,就是煩惱障、業障、報障。煩惱障,就是貪瞋癡;業障,就是十惡業;報障,就是叁塗苦報。

  我們既然曉得它的來龍去脈,要想辦法出離。當然是一切法門皆是出離叁障的,其中最方便、最有效果的是念佛法門。念佛有阿彌陀佛佛力加被,可以往生西方,到西方以後,就沒有叁障了。經上說得明白,彼國衆生沒有貪瞋癡,甚而言之,有與諸上善人聚會一處。沒有貪瞋癡,枝末無明就破;與諸上善人聚會一處,根本無明就破。根本破、枝末破,都破。

  再談到業,極樂世界衆生,沒有不善的,所以沒有業障。極樂世界衆生,但受諸樂,無有衆苦,所以沒有報障。叁障皆滅,佛道圓成。怎麼有這麼方便的事呢?這是阿彌陀佛大慈大悲大願力,總說四十八願意思就是這樣。就是說如果往生我國,叁障不滅,不取正覺。當然四十八願的經文沒有,不過他的意思就是這樣。

  今天和大家講的名相很多,希望大家善思惟,要想滅惑業苦,求生西方。要想滅叁障,求生西方。怎麼能生到西方去呢?持念阿彌陀佛名號,阿彌陀佛自己說的嘛!欲生我國,持念我名。我們的願心和阿彌陀佛的大願相符合,只要是至誠懇切念佛,怎麼會不往生呢?

  現在就至誠懇切念佛。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