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七講話 第六集 第二期 第五天 識心無一動念處一切功德回向西方

  佛七講話 第六集 七十九年第二期

  第五天 識心無一動念處一切功德回向西方

  大家念佛要知道,讓自己的識心不動。識心就是第六意識,不打妄想,所謂識心無一動念處。如果識心動的話,就是生死。

  法性身本來常住不動,識心剛一起心動念,就是生死。你的識心怎麼動的呢?隨著六處動。所謂眼耳鼻舌身意。眼耳鼻舌身五識若動的話,皆有一分意識,隨著前五識取境而動。取什麼境呢?眼取色,耳取聲,鼻取香,舌取味,身取觸。還有意識自己動,叫獨頭意識。

  你的識心動,不外乎這六處。自己留神,念佛的時候,要讓它識心無一動念處。怎麼叫無一動念處呢?就是眼耳鼻舌身和意皆不動。這樣念佛一定得受用。如果你看著光景,眼識動;聽著聲音,耳識動;乃至鼻識、舌識、身識、意識皆動,念佛很少得益處。

  所以我們念佛,要不打妄想。妄想是第六意識所生。如果它隨著眼耳鼻舌身五識而動,稱之爲帶質妄想。帶質就是帶著五識。如果第六意識自己動,稱之爲獨頭妄想。

  妄想害了我們不得往生,好比說你種稻谷滿地是草,生不起稻谷來。

  所以注意到,要識心無一動念處。怎麼能達到識心無一動念呢?單提一聲佛號。一聲佛號裏頭不雜其它的妄想。當然是帶質妄想、獨頭妄想都沒有,這樣念佛,和佛相應。

  再談到我們修淨土法門不是不學其它的法,不過以念佛求往生爲主,其它的法都爲輔助、助緣。

  那怎麼能把念佛求往生爲主呢?一切功德回向西方。如果有其它的因緣,也可以拜拜大悲忏、淨土忏,可是拜忏的功德,回向西方極樂世界。修念佛,大悲忏、淨土忏可以修,它是爲助緣,這兩個忏是慈雲忏主所製,慈雲忏主往生西方就是以拜願往生的。你誦金剛經、地藏經,將其功德回向西方。甚而言之,你給人家討飯的一塊錢,功德也回向西方。每天修行一定要修念佛求往生。修其它的法,拜佛啦,禮忏啦,有因緣也可以修,不過不以它爲主。

  般舟叁昧經講得很清楚,菩薩往生,問阿彌陀佛說:「他方衆生,雲何得生此國?」阿彌陀佛金口所說:「欲生我國,持念我名。」所以我們以持念佛名爲主修。

  持念佛名就是多善根福德因緣。阿彌陀經講得很清楚,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有人說多善根福德因緣要廣修衆善;廣修衆善,一切佛法皆要修,念 佛法門不是正修。若有人執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此人不善閱經,斷章取義。他沒看經文,經文一句沒完啊!

  阿彌陀經講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下文接著就說,善男子善女人,執持阿彌陀佛名號,若一日乃至七日,一心不亂,臨命終時,即得往生彼國。下面就說往生彼國要持念佛名,一天乃至七天,一心不亂。這就告訴我們,持念佛名,一心不亂,是多善根福德因緣。有一般人斷章取義,錯解佛的意思了。

  還有人說:「佛說的無生法,你爲什麼教我們求生西方呢?這不是和佛所說相違背嗎?」他不知道,往生即無生。他要在生以外另求無生。如果生以外另有無生的話,那無生是斷滅。他不知道,生死當下即無生。 

  談到這裏,不得不再講點深的給大家聽,你如果懂,很好;如果你聽不懂,我很抱歉。

  生死,沒有啊!生死不存在。如果生死存在的話,那個存在就不生也不死,既然生死不存在,就是涅槃。所以經上說,生死即涅槃。如果我們在生死以外另找涅槃,那是斷滅法。我們應該生死當下即了生死,這才是大智慧者。莫在生死以外另求涅槃。生死是世俗谛,世俗谛無性,就是第一義谛,第一義谛,就是涅槃。 中論上說,因世俗谛而解第一義谛,解第一義谛即入涅槃。就是這個意思。所 以生死不存在就是涅槃。這麼說起來,生死即法身,即涅槃。

  道理如此,可是我們沒有善知識佛菩薩指導,不覺不知,所以虛妄落入六道輪回。如果有人證到了,六道輪回就是法身。所以智者大師說過,常六道常法身。那是指智慧者而言,愚癡衆生呢,常法身常六道。

  常六道常法身,他會到生死即無生。如果知道「生死無性即涅槃」,此人稱之爲「了生死」。

  所以我們說,有人執著「佛說無生法,爲什麼教我往生呢?」實在這個話講得很可笑。

  這段話,不知道大家懂不懂?如果你聽不懂,我很抱歉。我再解釋,也是如此嘛。

  所以大家念佛的時候,要讓識心無一動念處,一切功德回向西方。

  現在開始念佛。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