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如何生起具足的大悲心?

  如何生起具足的大悲心?

  [暮夜時分,燭光熾燃,在幽幽的甯靜中,閃爍著慈悲的光芒,同時燃出,法脈的暇淨與光明。離開了塔爾湖之後,菩提願行繼續攜擁著慈悲的步伐,來到噶瑪噶舉寺,讓*輪運轉不息,抵達噶瑪噶舉寺後,大衆簇擁在寺內的大殿,同時在海濤法師的引領下,進行慈悲施食與佛法開示。]

  海濤法師開示:原來我們十六世DB法王來過菲律賓,所以在菲律賓就有噶舉的總會,所以這個是很殊勝的,所以願我們今天的法會,一直得到噶mb的加持。我們每次要修行之前,要想到所有衆生的苦,而生起最大的悲心,就像有野狗在追你一樣,那是種悲心,既然慈悲,我們要度衆生,就一定要成佛,所以我們要像山一樣地堅固,發起菩提心一定要成佛,你既然發起菩提心要成佛,如何成佛,站在大乘,特別密乘,就一定要依止善知識,要把我們的上師,當作佛一樣地信心,如果有這個信心,然後陽光照在雪山一樣,自然流出甘露,讓我們身心清涼,這個是法會前行,然後在修行的正行,那就要保持無緣的空性,不起分別雜念的,乃至不退轉地去修行,進行回向,最後把所有的功德,無分別地回向所有母親衆生,願他們得到現在的快樂,願他們將來都能夠成佛。所以噶mb講了一句話,只要有一個對我有信心的衆生在受苦,我就會一直來輪回,直到所有的這些弟子都離苦了,所以他說噶瑪噶舉九百年的傳承,他是爲我們而不斷地來的,這個叫大悲心,所以第十六世DB法王也講一句話,要義無反顧,堅定地來替所有衆生受苦,把自己的快樂布施給對方,而堅定信心地發願,爲了利益安樂衆生而修行成佛,所以我想,我們只有想著衆生,想著別人,所以願今天晚上,我們做著簡單的煙供,因爲我們這幾天到處去召請,在菲律賓死亡的菲律賓人也好,水災,地震,綁架發生過的,甚至我們到國家公園,菲律賓的國父乃至西班牙人,特別我們華人老祖先,我們那一天到義山公墓,所以在這邊,戰死的日本人叁十幾萬,美國盟軍,除了這個以外,所有被墮胎的胎兒,包括所有動物,對我們來講,我們點一個燈也好,都是爲了他們,所以願我們所做的一切,除了煙供,布施無量無邊的食物,願他們能夠離開饑渴,今天還要布施藥物,願他們離開身體的病苦,然後進一步還在爲他們,念經,持咒,所以今天我們也要去放生,放很多魚,放鴿子,願所有的功德,特別今天晚上是一個圓滿,因爲這幾天,我們到處法會都寫了很多很多的牌位,甚至跑了很多寺廟,然後寺廟外面都有很多孤魂野鬼,甚至有些大寺廟裏面有一些往生的牌位,祖先牌位,還沒有超度,這個都是我們的責任一樣,除了佛教徒乃至我們華人,所有菲律賓的往生的,天主教徒,基督教徒,我想都是我們悲心的對象,所以要有這樣如大海的悲心,而堅定地自己要成佛,而來念誦儀軌,所以法會開始我們生起,如陽光的信心來祈求,曆代噶mb加持,噶mb講一句話,你念噶mb是在祈請十方叁世所有佛的力量,而不是光戴黑帽的噶mb,但是噶mb講了最重要的一句話,不是他一個人是噶mb,每個人都應該來做噶mb,每個人都應該來幫助這個社會,承擔社會的苦,這個是最重要的,所以當你內心念噶mb的時候,你的大悲心,就會自然地生起來,所以這樣以後,我們就會不離佛的心地,來利益衆生,所以大家一起念,來,噶mb千諾(重複唱數遍)。

  [袅袅的燃煙,在微風的拂送下,飄散于大千世界,慈愍地救度著一切幽冥有情,而菩提願行,更藉由布施的殊勝,沾習著法脈的恩澤,自利,利他,洋溢出法喜,且無上莊嚴之正等正覺。]

  

  [噶瑪迦噶寺寺內,伫立著一座巍峨的佛塔,在圓滿今晚,一切殊勝功德利益之後,大衆繼續跟隨著海濤法師,進行繞塔,祈願由右繞佛塔,清淨心靈,同時淨除罪業,累積廣大的福德資糧。]

  [白晝悄悄地拉起,同時拉起菩提願行走入第六天慈悲的旅程。一大早,菩提願行便驅車前往馬尼拉東南方,大約一百零五公裏的拉古那省,參訪同樣在菲律賓享負盛名的百勝灘,百勝灘在菲律賓語中是分支的意思,因爲這裏有兩個城鎮,紛紛位于河流的分叉點上,百勝灘以溯溪聞名,藉由溯溪的運動,可觀賞到河流的蜿蜒曲折和山川峽谷所保留的原始面貌,縱眼望去,溪流汪汪地流淌在深綠色的地毯上,而峽谷兩邊陡峭的崖壁,猶如直至蒼穹,宏偉壯觀。在百勝灘溯溪迎接遊客的,都是一種菲律賓當地獨特的四人座獨木小舟,當地人稱之爲邦卡,其船身外形細長,前後方各有一位劃槳舵手,中央的空間,則用來搭載兩至叁名遊客。于此,菩提願行一行人,抓緊著此刻千載難逢的機會,一一穿上救生衣,之後開始體驗溯溪所帶來的刺激。溯溪開始時,獨木小舟慢慢逆流而上,當船身逐漸行駛時,會發現水面開始越來越窄,之後引擎船便與船身分離,開始由劃槳手以槳劃行前進。此時兩岸的景觀,會隨著河面千變萬化,時而目睹秀麗的山水,時而感受到峽谷的巍峨姿態。此外,沿岸的峭壁和綠樹,有著旖旎的風光和景觀,尤其微風吹來,更是讓人清爽舒適。當獨木舟抵達終點時,映入眼簾的是一道美不勝收的瀑布,菩提願行一行人下了小舟,在瀑布下方的石臺上,享受水霧彌漫的滌潔,讓心靈在水分子的拂拍下,體驗一場最自然的脈動,無與倫比的清幽與涼爽。心靈掏出了無拘無束的喜悅,同時卸下日常生活繁雜憂擾的缰繩,完全地與如茵盎然和山青水綠的大自然,邂逅出曼妙的曲譜,進而尋覓到真實的自我,無暇,從容。這一趟難得的旅程,我們找到了內心的原貌,也學會善用一顆更爲潔淨的心靈,在往後修行的路上,秉持自覺覺悟的菩提之情,循序漸進地去弘度和感化世間更多芸芸衆生。]

  

  文章來源:海濤法師菩提願行--菲律賓慈善行4

  開示地點:菲律賓噶瑪迦噶寺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