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七講話 第五集 第四期 第六天 向往西方求佛接引帶業往生

  佛七講話 第五集 七十八年第四期

  第六天 向往西方求佛接引帶業往生

  今天,佛七眼看圓滿了,和大家講幾點應有的認識。

  第一點,念佛要計數。爲什麼呢?爲攝心的緣故。散念,不攝心。尤其是初學 念佛的人散念,更不攝心。念幾百、幾千、幾萬,都要記得清楚,這樣才能攝心。

  平時大家的心,要向往西方,要知道西方有阿彌陀佛。不管你面向那面站、面 向那面坐,總想自己面向西方。知道西方有佛,不敢向西方吐痰。心存恭敬,心存 憶念,就能見佛。

  般舟叁昧經說過,心憶佛懇切時,就能得諸佛現前叁昧。

  所以大家佛七以後,心中時時想到西方有佛。千萬不可散漫地念佛,心中無佛 。

  心中有佛,要時時刻刻求佛接引往生西方。因爲什麼呢?我們往生西方,是佛 力加被。

  根據大乘同性經講,阿彌陀佛極樂世界是報佛報土,說起來,凡夫不能往生報 佛報土。我們怎麼能往生西方呢?蒙佛力加被,四十八願接引,所以也可往生報佛 報土。

  再一點,不但往生報佛報土,可以帶業往生。 

  很不幸,有人說不能帶業往生。大家千萬不要上這個當。他說,帶業往生,經 文上沒說。其實經文上有,他是僅僅尋文字相。譬如說,觀無量壽佛經,下品下生 ,有文字爲證。

  經上說,或有衆生,作不善業,五逆十惡,具諸不善,如此愚人,以惡業故, 應墮惡道,經曆多劫,受苦無窮。臨命終時,遇善知識,教其稱念南無阿彌陀佛, 念念中消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命終之時,自見金蓮華現前,乘金蓮華,往生西方 。這段經文,就是說這個衆生五逆十惡,有叁惡道的業障,以稱念南無阿彌陀佛的 功德,即得往生。這不明明說可以「帶業往生」嗎?

  有人說,沒見經上直接說「帶業往生」。這是笑話。我小時候讀過叁字經,叁 字經第一句是「人之初」。有一位學生,他爸爸回去考試他了。說:「第一句是什 麼?」他說:「人之初。」他爸爸就在紙上寫了個「人」,就問他說:「你認識不 認識啊?」這個小學生說:「不認識。」他爸爸奇怪,說:「這不和書上那個字是 一樣嗎?你怎麼認識書上的字,不認識紙上的字呢?」這個小學生答得好,他說: 「書上的那個小,紙上的這個大。」這個人他說佛沒說帶業往生,也和這個笑話相 同。

  大家可以回去查查觀無量壽佛經,第十六觀下品下生的文,明明是說帶業往生 嘛!

  再和大家講一點。有的人說:「我發心,不求生淨土,我要留娑婆度衆生。」 或許大家也有這個思想吧?

  當然是,你如果有度衆生之心,不爲大過。可是你留娑婆,不夠資格。什麼人 留娑婆度衆生呢?龍樹菩薩說過,得無生法忍的菩薩。得無生法忍的菩薩是那一類 的菩薩呢?初地以上。得無生法忍,稱之爲見法性,就是六即佛裏的分證即佛。初 地菩薩,可以有功德力化現八相成道。像我們,那有那個資格呢?

  十回向以前的菩薩,如果不生到佛世,可以壞善根。不生到佛世,是八難之一 ,不見佛,不聞法,壞善根。十回向的菩薩修行多久呢?初信到十信,是一萬大劫 。初住到十住,初行到十行,初回向到十回向,第一個阿僧祇劫。這種人不夠資格 留娑婆度衆生。第二個阿僧祇劫開始,登初地,得無生法忍,見性成佛,才能夠留 娑婆五濁惡世度衆生。

  釋迦牟尼佛,在十回向以前,金剛經上說,得遇八百四千萬億那由他諸佛,以 有所得故,不蒙佛授記。進入第二個阿僧祇劫,得遇然燈佛,以無所得故,蒙然燈 佛授記,當來作佛,號釋迦牟尼。什麼是無所得呢?無所得忍,就是無生忍。什麼 是無生忍呢?又有一個名字,稱爲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初地得無生忍,證一分無 上菩提,才有資格留娑婆五濁惡世度衆生。

  我們發心,有度衆生之心,可嘉可許。可是不夠資格。得一分無生法忍,證一 分法性身;證一分法性身,脫離一分業報身,不失菩薩位了。十回向以前是業報身 ,業報身的人,在六道之中,沒有自由。你要想留娑婆度衆生,萬一你墮到地獄裏 去,你怎麼辦?

  所以,這種說法,大家不可以苟同。應該盡力地修佛道,自己念阿彌陀佛,勸 一切衆生念阿彌陀佛;自己求生西方,勸一切衆生皆生西方。願同念佛人,同生極 樂國。如此做,稱爲「莊嚴佛淨土」。

  莊嚴佛淨土怎麼講呢?我得度,令一切衆生皆得度;我不造諸惡業,令一切衆 生皆不造諸惡業;我諸惡不作衆善奉行,令一切衆生皆諸惡不作衆善奉行。稱之爲 莊嚴佛淨土。因爲我不造諸惡,一切衆生皆不造諸惡,佛土得以莊嚴。所以大家回 向都講:「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就是如此莊嚴。

  和大家講這個問題,是唯恐大家走錯了路。要有智慧分別善惡正邪。千萬不可 隨自意語。隨自意語就是,我想怎麼說就怎麼說。不對的,不可以的。

  現在開始念佛。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