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七講話 第五集 七十八年第四期
第四天 佛號功德力截斷生死流
我們的第八識,好比倉庫一樣,第七識執著我,第六識起分別,前五識取相, 所以就造出十種惡業來。殺盜淫,妄語惡口绮語兩舌,貪瞋癡。
這個印象,都存在第八識,所以第八識好比倉庫。在第八識變成種子,由于種 子的關系,而受異熟果報,就是所謂「惡業要受惡報」。
可是,受過異熟果報,沒有完了。因爲在受果報的時候,又有一種習氣,殺盜 淫的習氣,妄語惡口绮語兩舌的習氣,貪瞋癡的習氣。這個習氣,又起兩種業,就 是思業和思已業。思業,在第六意識裏邊。思已業,在前五識裏邊。如果廣說,思 業無量;略說,有叁種,就是貪、瞋、癡。思已業,廣說也是無量;如果略說,有 七種,在身,就是殺盜淫,在語,就是妄語惡口绮語兩舌。由于習氣造業的關系, 又種下異熟果報之因,所以生死不了,異熟果報受過以後,再受新的異熟果報。
我們明白這個道理,就可以知道念佛的可貴處。法生的次第,由細到粗;法斷 的次第,由粗到細。所以,我們要想了脫生死,先斷十項惡業。
真誠心念佛,不會有殺盜淫。真誠心念佛,不會有妄語惡口绮語兩舌。真誠心 念佛,不會有貪瞋癡。所以,一句佛號的功德力,可斷十項惡業。
還有微細的,是妄想。粗的,是煩惱和業。我們說過,妄想是煩惱因,煩惱是 業因,業是苦報因。妄想微細處,稱之無明。所以,妄想是生死的遠因,煩惱業是 生死的近因。
什麼是煩惱呢?貪瞋癡。什麼是業呢?妄語惡口绮語兩舌、殺盜淫。我們就知 道,在思業的時候,稱爲煩惱;在思已業的時候,稱爲業。我們要用一句佛號的功 德力,把妄想、煩惱、業掃盡。掃盡了妄想、煩惱、業,生死因就了了。等我們今 生果報完了以報,就往生西方。
大家可以經過念佛修行,慢慢觀察出自己的妄想。大家有時候清淨的時候,因 爲太煩亂你觀察不出來。清淨、或者是躺在床上似睡未睡的時間,你一生的事情, 什麼都想起來。平時把它都忘記了,到了那個時候,它不知道怎麼就出來了。大的 小的,善的惡的,都出來了。大家細心想一想,就可知道了。
我想,各位一定有這樣的時候。在你不清淨的時候,它記不起來,等你清淨下 來以後,小小的一點事情它都記起來。譬如說,我過去和某某人接觸,它不知道怎 麼記起來的。或者是我那件事情不愉快,它也記起來。
這是很危險的。如果沒有異熟因,還不要緊。萬一有異熟因,你記起來,受異 熟果報。
大家仔細觀察觀察,你是否有這種情形呢?它是在第八識裏邊有。它是一顆種 子。不過有的種子不受報,第八識倉庫雖然存它,沒有用。你如果有善惡業的因緣 ,這顆種子就不得了了,要受果報。
所以,我們用一句佛號的功德力,掃盡了煩惱和業;再進一步,掃盡妄想。到 那一步,稱你爲「了生死」。不過這個了生死在因上說,你只要再不造業,沒有這 個因,沒有生死因了。如果是你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名號,切願求往生,就得往生西 方了。
這個功夫,不是我說了算了。你們大家各人觀察!如果你觀察得出來,切實用 功──以一句佛號的功德力,截斷生死流!說在我,聽明白聽不明白在你,行不行 ,也在你。有一句話「各人生死各人了,各人吃飯各人飽。」希望大家珍重!
如此甚深微妙法門,我們今天能夠修行,應該感謝兩位世尊。第一位感謝本師 釋迦牟尼世尊,如果他老人家不說,我們怎麼會知道?第二位感謝阿彌陀佛世尊, 如果他老人家不發四十八大願,我們怎麼能得度?
我們大家,都是生死凡夫,同在生死路上,可以說是同病相憐。我們願藉阿彌 陀佛功德力,度過生死曠野,往生西方極樂。彼國衆生,無有衆苦,但受諸樂,這 是佛的功德力,所以希望大家不可忽視,七天念佛要珍重!珍重!
現在開始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