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佛七講話 第五集 第一期 第二天 製心一處無事不辦

  佛七講話 第五集七十八年第一期

  第二天 製心一處無事不辦

  念佛是行門,不可只談理論。理論只告訴你如何修行,念佛是行門,實踐理論。所以念佛主要是攝心。攝心清淨以後,心淨則佛土淨。光口說是沒有用的,要大家實在念佛。

  佛說過「製心一處,無事不辦。」這就是說要攝心。譬如說,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說「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就是製心一處的方法。

  製心一處,佛在經上說,稱爲一心。總括起來說,一切修行法門都在一心,可是在修行方面,有正有誤,有偏有圓,我今天大略和大家講一講。

  凡夫、外道修行。知道也好,不知道也好,他也是修一心。普遍地,修行的凡夫外道都會打坐,他說是修定。單獨的定,不是一心;定慧等持,才是一心。凡夫外道打坐修定的時候,和個木頭一樣,木然入定,既不斷煩惱,又不修功德。大家要知道,不斷煩惱,不修功德,那是落入無記,無記最惡。大家千萬不要那麼修。

  他不知道,修製心一處、無事不辦的法門,是一心不動而覺性常靈,覺性常靈而一心不動。一心不動謂之定,覺性常靈謂之慧,這樣定慧等持,才是真正的製心一處。

  凡夫外道由于不斷煩惱,不修功德,不知道定慧等持關系,不了生死,不出叁界,縱然生到非想非非想天,還要墮落。

  再講二乘,聲聞乘。他是偏空滯寂。就是偏于空理,認爲是一心。他不錯,斷煩惱了,可是沒有功德。由于斷煩惱,可以出叁界證滅盡定,可是不修功德,不見佛性,昧然無知。所以,他不能成佛。佛稱這一輩人爲焦芽敗種。

  再講大乘菩薩。大乘菩薩斷煩惱,又修功德。怎麼修功德呢?起大悲心度化衆生。所以菩薩在因地,上求佛道,下化衆生。上求佛道,就是一心不動;下化衆生,就是覺性常靈。好比天上的月亮一樣,天上只有一個月亮,一點兒不動,可是地上有水地上月,一滴水當中都有月亮。那就是他普度衆生,覺性常靈。

  所以菩薩上求佛道,下化衆生;下化衆生,不離上求佛道。上求佛道,稱他爲不變;下化衆生,稱之爲隨緣。菩薩行門,不變隨緣,隨緣不變。不變是他的智慧門,隨緣度化衆生是他的慈悲門。所以,菩薩者,悲智雙運。

  菩薩大乘,已經是很高了,可是他有功用行,必須加功用行,所以比佛還差一點。

  到了佛,製心一處是什麼呢?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不動當下,普現十方;普現十方,不動當下。不須要加功用行,法爾如是。稱之爲究竟法身。所以,佛的不動,就變成清淨法身佛。佛的隨緣,就是圓滿報身佛、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

  我們修念佛法門,很榮幸!不但和大乘菩薩的行門一樣,同時漸漸上鄰近于佛。所以,念佛法門,稱爲圓頓大乘。

  現在再講一講,修念佛法門,製心一處是怎麼樣的情形。念佛法門製心一處,就是一心念佛,一心求願往生。可是,這個功夫,在時運興盛的時候,他也是一心念佛、不動;時運衰敗的時候,還是一心念佛、不動;有人毀謗的時候,他是一心念佛、不動;有人稱贊,他還是一心念佛、不動;苦的時候,一心念佛、不動;樂的時候,還是一心念佛、不動。這是修念佛法門的境界。這種境界是什麼境界呢?就是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不管你橫逆來的時候,他不被所動,一心念佛;六塵幹擾的時候,還是一心念佛,不被所動。所以說,製心一處,何妨六塵圍繞?

  這就是說,都攝六根,淨念相繼。生的時候,他是一心念佛;病的時候,還是一心念佛;臨命終的時候,還是一心念佛;不管病苦如何重,總是一心念佛。你想一想,他怎麼能不往生呢?

  所以,念佛法門不是一朝二夕可辦到的,不用一番苦功夫,那得西方蓮華開?

  話講到此,我雖然和大家講,可是我都沒辦到,我正天天往這兒用功呢!雖然我辦不到,不妨我和大家講,各人根機不同,有狀元徒弟,沒有狀元師父。雖然我辦不到,或許大家聽了以後,你能辦到。我爲什麼和大家講呢?願同念佛人,同生極樂國。

  所以說,你如果都攝六根,淨念相繼,自然製心一處。製心一處,就是不變隨緣、隨緣不變的修行法門。這樣,不變,上體佛的法身;隨緣,上體佛的報化二身。所以往生西方,多有一生補佛位者。

  現在把話題再說回來,不要說得理論太深,你怎麼能達到這地步呢?記住:修叁種法。那叁種法呢?真信、切願、力行。你想一想,如果真信,信阿彌陀佛,信西方極樂,那不是一心是什麼呢?切願,願生西方,願見彌陀,那不是一心是什麼呢?力行,持名念佛,至誠懇切,一心才能辦到啊!所以,信、願、行叁資糧,自得一心。得到一心,佛說一心不亂,即得往生。

  大家記住:切實信,切實願往生,切實念阿彌陀佛。這樣,臨命終時,阿彌陀佛一定前來接引。

  怎麼知道呢?有經爲證。無量壽經四十八願,第十八願,他說,十方衆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阿彌陀佛他自己的願力如此。只要是至心信樂,欲生西方極樂世界,持念佛名,就蒙佛接引。我們根據他這一願,就至心信樂,欲生極樂,持名念佛。這樣,佛願、我願相契合,自得往生。至心信樂是什麼呢?就是信啊!欲生我國,就是願。乃至十念,就是行。所以,第十八願就說出,信願行,一定蒙佛接引。

  所以大家七天念佛,要真信、切願、力行。發現你的心跑掉了,散亂了,趕緊把它抓回來,定于一聲佛號之上。久久用功,自得成就。久久用功,慢慢你自己會感覺出來,製心一處,不但是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乃至可以成佛。

  所以,這是往生極樂之道,也是成佛之道。因爲一心不動就是法身佛;覺性常靈就是報身佛、化身佛。叁世一切諸佛,皆從此處去。

  我們大家能聽聞淨土法門,實在是太榮幸了!末法時期,唯此淨土法門可度衆生。希望大家真信、切願、力行念阿彌陀佛。

  現在大家開始念佛。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