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者言教 第十一課(九)依靠叁乘教法調伏煩惱
無論聞法還是修法期間,時時要做到不能摻雜煩惱,盡可能淨觀五種圓滿。若能做到這樣,相信很多外緣的煩惱就會自然消盡。
細致觀待,我們內在的很多煩惱都來源于外境,若能依叁乘教法調伏,煩惱就會減少很多。有時候很多居士在彙報見解的時候,雖然暫時沒有很好的見解,但若他在遇到各式各樣的人,甚至一些令人情緒飄動的人,也不會起很大煩惱時,我就會覺得非常好。
單純從小乘的角度來說,要斷除煩惱,因爲貪嗔癡煩惱是漂泊輪回之根本,起現一切痛苦之因,所以第一時間要斷除。
大乘教法雖然也要斷除煩惱,但斷除方式是轉變煩惱。比如有人令你産生煩惱時,把他觀想成自己的母親。母親所做一切當然都是爲了兒女好,這時就不會産生很大的煩惱,不會産生很大的嗔恨心。這是轉變煩惱的方便法。但如今在漢地,很多人覺得父母不對,但對與不對只是兒女自己的感覺,相信站在父母的立場上,無論說什麼、做什麼都是爲了兒女好。如果兒女對父母生起嗔恨心,那真的已經變成末法時代的末法時代,作爲大乘修行者,絕不能這樣。
站在密法的立場上對治煩惱,當然是淨觀五種圓滿,把對方觀想成佛菩薩。我相信除非業力非常沈重者,世上沒有一個人說佛菩薩不好。但如今在漢地,可能是佛教衰微的原因,誹謗佛菩薩的大有人在,有時候真覺得這樣的人非常可憐。可能現前他覺得自己非常了不起,但這些真沒什麼了不起,而是習氣煩惱沈重的表現,即將等待他的,可能是更大的痛苦。當我們知道這些道理後,相信永遠不會對佛菩薩産生嗔恨心,所以在起現煩惱時,你把對方觀想成佛菩薩,煩惱就會很少很少。
要記住,我們先不說他人有沒有過失,先從自己開始做起。曆代傳承祖師告誡我們,要時時帶著一面鏡子觀照自己的缺點並及時改正,不要帶著兩雙眼睛去看他人的過失。我相信只要你能把自己內心的小世界調整好,自然能與大世界和諧,在內心的小世界沒有和諧之前,永遠無法做到與大自然和諧,所以先從自己做起。
通過聞法,我們已經知道在聽法的時候,身應如何行持,念誦時應如何觀想,以後再聞法,一切都要做到如理如法。只有這樣,法才能逐漸融入自心,變成我們自己的。我們到高原地方求法,真的不是爲了走個過程,當然更不能爲了名聞利養。以前我在高原見過一位居士,把自己的小孩也帶在身邊。當時我想,漢地和藏地風俗習慣不同,在藏地,出家當和尚是非常光榮的事,但漢地可不是這樣,小孩長大後會不會怪自己的父母,沒有讓他好好讀書?所以我建議他把小孩留在家鄉讀書。他說他上高原之前有人答應,如果他能在高原居留一段時間,回去漢地就供養他。我常常想,如果到高原只是爲了這麼一點錢,那真的太不合算了。因爲依靠我們自己的力量、才華,也可以在世間闖出一番屬于自己的天地,何必要在這邊等著他人布施呢?這種夾雜著煩惱的行持,都是不如法的。所以,我們一定要依靠正法調伏自己的煩惱,讓自己的行持如理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