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法苑談叢 第五章 佛教文化藝術(一)佛畫

  第五章 佛教文化藝術

  (一)佛畫

  中國佛畫,創始于叁國時的曹不興,他見到康僧會所設佛像,便儀範寫之。到東晉時,其弟子衛協,時稱畫聖,畫有七佛圖。衛協的弟子顧恺之,在瓦官寺壁畫維摩像,時人捐十萬錢爭取一觀。劉宋時有陸探微,梁時有張僧繇。舊時畫法多系平面而無陰陽明暗之分,僧繇創爲沒骨皴法,不先以筆墨鈎研而以色渲染。齊時著名佛畫家有曹仲達,隋有展子虔,唐初有尉遲乙僧等。到開元中吳道子集諸家之大成,爲古代佛畫第一人,其弟子以盧楞伽爲最。中唐德宗時周昉創作水月觀音之體。五代時貫休以畫羅漢知名。其他如王資翰等亦爲名家。五代以前繪畫佛教圖畫,都能莊嚴妙好,從形容儀範中體現佛菩薩清淨端嚴,慈悲靜穆的道德品質。宋代以後文人畫興,于是佛教畫分爲兩種流派。其一繼承隋唐規矩,不失尺度,如宋李公麟、馬和之,明丁雲鵬、仇英、商喜,清禹之鼎、丁觀鵬等;其一則不拘繩墨,以古樸奇谲爲高,如宋梁楷,明陳洪绶,清金農、羅聘等是。若就佛法言之,詭谲形態是畫佛菩薩像所不應取法的。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