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當今社會,人人都在強調:適者生存。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在現實的追求和自我向上的這個之間取得平衡?

  記者問:剛才法師有提到關于傳媒的報道這個問題,當今社會,人人都在強調:適者生存。那麼,我們應該如何在現實的追求和自我向上的這個之間取得平衡?佛教對于這個適者生存又是怎樣的一種解釋?謝謝!

  法師答:我們從小被教育灌輸,說達爾文有一個進化論:弱肉強食,適者生存,但是達爾文在晚年的時候,他自己對這個論調也已經忏悔。或許這個理念只是動物界的一個現象,它並不符合我們人類文明的標准,因爲這個理論它不道德。但是這個論調卻被我們人類普遍地承認,這是對我們社會的一種誤導,是幾百年來對我們人類社會發展方向的一種誤導,這是非常嚴重的。

  現在,大到國家的軍事競爭,小到人的自我和對別人的不信任,這種自我心理的武裝,增強了社會的不和諧,國家之間的鬥爭更增加了這些因素。所以我想,首先應該從這裏開始反省。

  那麼,我們佛教是怎麼認識生命與生命之間的關系的呢?佛陀對生命進步的認識和對社會進步的標准,我想,社會也是認同的。佛陀認爲:人類的文明應該是強者扶持弱者,以自已的能力去幫助別人,保護弱勢群體,這是一個生命存在的價值,佛陀並不認爲強者可以欺負弱者,生命與生命之間可以弱肉強食。

  就象現在的媒體,如果你媒體爲社會的服務越好,你媒體存在的價值就越高,就會有越多人到你這裏來做廣告。其實,大衆媒體所表現出的價值觀念,和我們佛教也是相同的,你服務得越好,社會就越認可你;社會越認可你,你的社會價值就越高,你的廣告就越多,你的生存空間就越大。這是看適應什麼?應該適應于道德!選擇一個符合道德規律的理念?還是適應于一種自私的謀略?人們都說:商人有奸商,但是商人也可以做儒商啊?選擇做奸商還是儒商是由我們自己決定的,我們要對適者生存的這個“適”字有一個了解,然後決定自已做怎樣的人。

  佛教同時告訴我們,一個人的成功,不完全取決于他個人的才能,因爲這個才又分好的才和壞的才,往往上天總是把幸運降臨在一個具有好品德的人的頭上,降臨在一個在家孝順父母,在外對社會有責任心的人的頭上,降臨在一個能約束自已的行爲,讓自已的身口意都處在善良狀態的人的頭上。

  所以,我們應當看到這個現象,媒體也應當報道社會上這些因果報應的現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中國自古有這麼一句話:叫抑惡揚善。所以我想,我們佛教的宣傳者也好,我們有責任的社會工作者也好,這個都將是我們的社會責任。阿彌陀佛!

  文章來源:傳喜法師網站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