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念要注意哪些事項,讓蓮友們不要又愛又怕?
傳喜法師開示:這個是,主要是講,我們助念的對象,一個人如果躺到那邊的話,我們假設我們自己現在要往生了, 我們的四大已經衰壞,這個時候生命很脆,很脆弱,像嫩豆腐一樣,他需要的環境是越安靜越好,越安靜,安靜,平時念佛念得有素的,靜靜的,已經不念而念,或者自己就業力,有業力現前的情況下,這時候有助念的,在邊上安安靜靜的聲音輕輕的,但心要清淨,心清淨,聲音輕輕的,那個引磬聲也要敲得恰如其分,不要"匡,匡,"敲得已經這個引磬都失真了,這引磬跟那個揚聲器喇叭一樣,那喇叭如果"崩,崩,"失真了也不好聽的,引磬要敲得恰如其分,發出很悅耳清脆的聲音,我們都靜靜的在念佛,人不一定要多,兩個一組,乃至一個都可以,但是大家能夠不間斷的,分幾組,一個人念多久,心靜靜地念,所以這個時候助念的人,他自己也是念佛最清淨的時候,因爲他看到一個人將要死的,進氣少出氣多的一個人,他心裏再打妄想,這也是太那個了,這個時候就要萬念放下,助念的人也要萬念放下,一心祈求阿彌陀佛,對阿彌陀佛來說,他的光是遍一切處的,時時刻刻都是是神聖的,對我們凡夫來說,我們對這個凡夫的習氣的,我們的心就安住在,我們的習氣的定當中,所以我們現在竟然在佛堂裏,到處都有佛的表法的,身口意的表法,我們也覺得沒見到佛,我們見到只是當下,我們自己凡夫的習氣,所顯現的這些東西,但是如果我們問一問,此時此刻,阿彌陀佛的光明在不在?它是在的,但是雖然隨時隨處都是神聖的,但是我們凡夫的眼睛裏看來,隨時隨處都折射著,都是呈現著,我們的業的這種狀態,就像黃膽病人看一切都是黃的一樣,我們凡夫看,這不是凡夫的世界嗎,所以助念的人,這個時候很重要,要一心一意地,祈禱著阿彌陀佛的狀態,病人這個時候,他如果修行有素,在臨命終時,能夠業障越來越小,越來越小,自己的心裏面,阿彌陀佛的那個光,能夠現前,那當然也不需要你助念的,這個正是他解脫的時候,你別打擾他,你念的那句佛號,都還是名字,裏面實義,實際的意義你沒感受,你念出來的沒有力度的,那這個,所以很多修行人,他不需要別人助念,別人特意還問他,你走的時候,要不要我們來給你助念,"千萬不要來,不要來。"像我師父說,我走的時候不讓你們知道,他修行一輩子,這它是很關鍵的一個時候,他這個修行的佛法,要現前的時候,他不要你別人去打擾他的,本來他那個無量光要現前了, 被你那個磬,梆一敲又回去了。
所以,當然我們助念的人,大多數都不是這種修行有素,現生就證過阿彌陀佛無量光無量壽,所謂的實相沒有現前過的,多數都是這種以口來持名,持持名而已,就這樣,這時候口持名也持不動了,這個時候持不動的,身體,心爲四大,要衰的時候是很難受的,我們在座,你念佛的人,我問你一下,你發高燒的時候,你還念得動嗎?那個時候你不是念佛了,趕快找個冷水毛巾,捂在頭上才好呢,對不對,你覺得,那個捂一塊冷水毛巾,比念阿彌陀佛還管用,對不對。這是說明,你念的阿彌陀佛吸是持名,你對阿彌陀佛的真實功德你並不了知,你沒有現前過,實相念佛的功德力,如果你現前過這個,實相功德的念佛力的話,那就不同了,不要說你自己了,你就是別人頭痛腦熱了,你給他念南無阿彌陀佛,一道光,別人"嘩"馬上身體恢複正常,就這樣子,不得了的,這個是。所以我們助念,我們只能以一種虔誠心,很虔誠的,很虔誠,這個虔誠會超越凡夫的狀態,所以印光大師有副對聯說,"竭誠自可轉凡心,"竭誠的心會轉凡心,竭誠之心會奇迹,真的會念得,把佛光引到我們這個凡夫的世界來了,本來佛光就在了,但是我們凡夫的世界,這個定力太強,不見佛光,就是我們的習氣的這種,折射,所以竭誠心的時候,把佛的光引到我們的世界來,所以那你這個誦的人,馬上沾光,因爲他這個時候,他是很敏感的,你有幫助他的一個人,當阿彌陀佛的佛光,顯現到我們凡夫的這個層次裏來的時候,馬上不同,這個往生的人,一旦跟阿彌陀佛佛光,他接了之後,他達到往生的作用的時候,就會有種種瑞相現前,這個人雖然身體已經僵硬了,有的人奇怪的什麼,他已經咽氣了,死了,業障很重,咽氣不久,馬上身體整個僵硬,這個氣色也很難看,人一死了之後就會變得,由黃就會變青,變青色,骨頭骨節都會僵硬掉,居然有的念佛念到佛光現前,這個人會,一下子整個的氣色又換爲活的一樣,然後身體又會又柔軟,就是說他的神識,已經跟阿彌陀佛光接了,一接了之後,不單單神識,進入阿彌陀佛的無量光中,包括他的肉身都沾光了,都沾光了,一下又回複到那種狀態,這個是很奇特的,所以我們念佛的人,也是爲什麼念得好的人,那個氣色就好,就是這樣,到時候雖然人去世了,卻顔面如生,異香滿室,那個就是瑞相,所以最後所謂的修淨土的,最後就是這個決定的,以種種瑞相爲往生驗證,當然我在這裏並不排斥說,你一心一意地念阿彌陀佛,但是你要想一心一意念阿彌陀佛,你必須要找對人,你要有師父,你的師父必須是念佛成就的,不是靠宣傳這個成就的,就像有的人是開廣告公司的,廣告公司他不是賣東西的,知道嗎?他有的是開廣告公司的,但不一定賣東西,所以這個佛經典裏有講到,有的他是靠贊歎,是靠贊歎的,你問他有嗎,我沒有,我只是贊歎,所以你修任何法門,必須要有師父,如果你這位師父是念阿彌陀佛成就的,那你放心好了,他叫你念什麼你就念什麼,沒有問題。如果只不過是覺得淨土這個好,現在大家都是阿彌陀佛,開口閉口都是阿彌陀佛,然後我也想出名快,我要獲得這個一炮就能打響,這樣子不一定,當然他贊歎的人也有功德,但是你贊歎,比如說,我是宣傳大家這樣子的,跟我攝受大家一起念佛是兩回事,我可以宣傳,念佛好,念佛好,但是攝受卻不一定能攝受,因爲他自己沒有現前得到念佛的功夫,那句阿彌陀佛,跟翻譯過來的那個無量光,無量壽,他那個真正的無量光,無量壽,他還沒有達到,那個就是,你像我師父他們,他們早就開悟了,但是攝受弟子們還是,像另外一位師父,淨慧老法師,叁十多歲就證念佛叁昧,但是他到六十歲才形如攝受大家,他宣傳是早就宣傳了,阿彌陀佛,但是他攝受弟子六十歲才開始攝受,所以這個理論佛法是由,就是教法和證法這兩部分,所有的教法,也是來自于善知識的教導,所有的證法也是來自于善知識,但是這兩方面的要求,也是有所不同的,比如說教法的善知識,他只要具足多聞,他有正見,有幾條,他自己修行上就是說,不需要他自己怎麼證悟的,他就可以引導別人學佛,但是做爲證法上的來說,那個條件就不太一樣。
所以在佛法的,我們現在大家基本上都識字,像中國大陸有很多人不識字,年紀大了不識字那也是,沒有辦法那個,那我也只有勸他們好好地,念阿彌陀佛,然後教一些他們懂的,怎麼樣供水,怎麼供燈,怎麼樣禮拜,怎麼樣念佛的心態,對這個世界怎麼看破,那你只有仔細地教他,他不識字,不幹嘛的,你聽師父慢慢教,他這樣按這樣做,做也得利益很快的,那我們識字,我們把佛法的,還是要多了解一些。像前面有人問到說那個《普賢上師言教》跟《菩提道次第廣論》有什麼區別一樣,這兩部論都是對成佛的一個,其實它們兩個都是菩提道次第,修行的一個途徑,所以這個對我們學人來說的話,這些都是需要學習一下的,學習你不知道,這個路該怎麼走,乃至你要親近善知識,如何親近善知識,如何依止善知識,這上面都有道理,你明白了之後,就不會走錯路了。
文章來源:摘自傳喜法師《答疑解惑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