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法苑談叢 第一章 寺院殿堂佛像釋名(十)幾種造像的方法

  (十)幾種造像的方法

  由于造像所用的材料不同,方法約可分爲九種:

  第一金鍱像,這是用薄銅板槌打成的。自西晉時即采用此種造像法。晉沙門竺道一于太和年中(366-370),在嘉祥寺造金鍱千佛像。《出叁藏記集》所載《法苑雜緣原始集目錄》中有“定林(法)獻正于龜茲造金鍱槌像記”。

  第二鑄像,這是用銅或鐵鑄成的。六朝時期有極精美的小型鎏金銅鑄像,在背光後或像座上刻有銘文,甚可寶貴。

  第叁雕像,是用石或木或玉雕成的。魏齊以至隋唐都有不少的石雕造像流傳下來,其形式有一尊一石或多尊共一石的,有帶龛形的,佛座上刻有銘文。一面以至四面都雕刻佛菩薩像,叫作“造像碑”。有的在下方刻有供養人像或者題名。

  第四夾纻像,又叫作脫沙像。是先用泥捏塑成形,加上木架,蒙上麻布,然後施漆。等漆乾燥凝固後,再除去內中的泥土。晉法顯《佛國記》中說:于阗有夾纻佛像。

  第五塑像,是用泥塑成的。現在甘肅敦煌石窟和炳靈寺石窟保存著不少六朝至唐宋的精美塑像。宋元明的塑像,各有風格不同。

  第六瓷像,是用瓷造的。有素瓷和彩瓷的不同。唐代叁彩瓷像最爲名貴。

  第七繡像,是用絲線在錦鍛上繡成的。

  第八織成像,也叫作缂絲像,是用絲和金線織成的。

  第九泥像或陶像,這是用模型壓泥而成的小型佛像。泥像在唐代有一種特殊類型,叫作“善業泥像”。它是僧人逝世火葬後,用骨灰和泥壓製出來的佛像,在像背後有銘文題“大唐善業”等字樣。西藏喇嘛習慣用銅模壓泥造成各種佛像以爲功德,藏語名爲“刹刹”。清代帝後每逢壽日造萬佛像施獻各寺,大都是這種像。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