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轉輪回業爲淨業

  1 學佛的人要記住佛陀的教訓:若能轉境,則同如來。

  2 佛救度一切衆生,是教導他自己轉境界。

  3 佛把他自己甚深業力轉變爲菩提,轉變爲功德。

  4 沒有自己,把這個身體奉獻給佛教,獻給一切衆生,這就是轉業力爲願力,即佛家講的“乘願再來”。

  5 佛告訴我們要轉識成智,轉娑婆成極樂。

  6 六根接觸六塵,心不隨境轉,即佛菩薩;心被境轉,這是凡夫。

  7 你被境界轉,你怎麼能免得了六道輪回?你幾時能轉境界,你就得大自在。

  8 念佛,是把你的覺心念出來,把你迷惑顛倒的境界轉變成覺而不迷、正而不邪、淨而不染。

  9 念佛人往生的條件是清淨心,清淨心能轉惡世爲淨土。

  10 念佛沒有十善業就白念了,念佛中念念圓滿具足十善業,就能轉境界。

  11 修行,念念都是轉“迷邪染”成“覺正淨”。

  12 迷邪染”是識,“覺正淨”是智,“,念一句佛號,當下便轉識成智。轉識成智,這就恢複我們本來面目,這才叫學佛。

  13 我們一起念頭就是一句阿彌陀佛,這就叫一心執持名號;千萬不要轉其他的念頭,轉其他的念頭就錯了。

  14 一起心動念的時候,你不要管它,善念也好、惡念也好、染念也好、淨念也好,一概不理會,馬上把它轉變成阿彌陀佛。

  15 阿彌陀佛就是覺,阿彌陀佛是覺念,除了阿彌陀佛以外,都是迷念,都不是覺念,要轉得快!念頭才一動,立刻就轉變成阿彌陀佛。

  16 古人常講“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就是教我們妄念一起,要立刻轉成“阿彌陀佛”;叫“阿彌陀佛”念念相續,不要叫它中斷。

  17 業障習氣有第一念,第二念就變成阿彌陀佛了,這叫伏煩惱,這叫做功夫成片,叁輩九品裏面是下叁品往生,這是我們人人都可以做得到的。

  18 “定”是真正的福報,無論在什麼境界裏面,不被境界轉;在境界中如如不動,這個人有福;如果心隨著外面境界轉,這個相當苦。

  19 現在有很多人非常之迷信,不管什麼事情,都要去問神,去問那個算命的,去問風水先生,這是心被境轉。你的心被境界轉,你就有命運、有風水。

  20 如果你“定”修成功了,命運風水沒有了,爲什麼?命運風水隨你轉。風水不好的,你到那個地方一坐,風水就變好了,它是隨你心來轉的,而不是我們隨它轉。

  21 相隨心轉、命隨心轉,身體、氣質,都隨心轉。不要在相貌上生分別、執著;只要一心念佛,不知不覺,我們的身體、相貌都會轉變。

  22 真正發心弘法利生,絕不求名聞利養,命運就轉得很快。

  23 如果我們用的是真心,見現在這個境界就是實相;用的是妄心,見這外面境界就是妄相,相隨心轉,就是這麼個道理。

  24 佛法跟你講真實的事,是“境隨心轉”。外面境界是無佛亦無魔,佛與魔是自心變現的,這就是境隨心轉。

  25 學佛菩薩,心轉境界,不被境界轉;心隨境轉,可憐!那是凡夫,苦不堪言。

  26 爲什麼要轉境?因爲境界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的,境界不是真實的。

  27 你能“不取于相,如如不動”,那是轉境界了。根本智現前,心清淨了,就是真正可以做到“不取于相,如如不動”。

  28 轉境界就叫消業障,如果我們會念佛,聲聲佛號都能轉境界、消業障。

  29 所謂是轉煩惱爲菩提,其實煩惱跟智慧是一樁事情。迷了的時候,就是無量無邊的煩惱;悟了的時候,是無量無邊的智慧。

  30 煩惱跟菩提的本體是一個,貴在會變,你自己要會轉:轉煩惱爲菩提,轉生死爲涅槃。

  31 你修淨土,一定要對這個法門的理論、方法與境界透徹明了,你才不會退轉;你真正肯死心塌地一門深入,那你這一生就決定成就了。

  32 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決定成佛,大家到那裏修行,你用功,成佛快一點;你不用功,成佛慢一點,只有快慢之別,決定沒有退轉的。

  33 學佛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初心,不能讓它退轉。天天要聽經,天天要讀經,叁天不讀經,你必定退轉。

  34 我們天天聽經,還是退轉!退的幅度小一點,再不聽經怎麼行呢?不讀經怎麼行呢?

  35 至誠懇信、依教奉行,就不會被境界所轉。于一切境緣中,轉貪嗔癡爲戒定慧。沒有戒定慧叁學,你決定被境界所轉。

  36 心善、思想善、言行善,能轉境界。誠敬地接受佛的教誨,變化自己的氣質,進而轉惡爲善,轉迷爲悟,轉凡爲聖。

  37 自己一念正,就能化凶爲吉,轉禍爲福。

  38 福報,要讓衆生享;如果自己享,你的功夫、你的道行決定會退轉。

  39 一切隨緣,什麼環境都自在,心就不會隨外邊境界轉。

  40 佛言:*輪未轉食輪先。在家同修一定是過最低的生活沒有問題,這樣學佛才能得力。

  41 我們應當認真修學,至少在劫難來時,自己絕對不驚不怖,知道借此機會,可以轉換一個更好的生活環境。

  42 把全部的時間與精力,用在道上,就不會退轉。

  43 佛說“人生是苦”這句話的意義,是要我們精進行道,將苦多樂少的人生,轉變爲究竟圓滿的人生。

  44 佛法是心地法門,唯有心能轉業。

  45 離相、離念,轉識成智、轉迷成悟。天天用佛法來熏習,久而久之即能轉迷爲悟。

  46 轉惡爲善、轉迷爲悟、轉凡爲聖,念佛確實有此效果。

  47 不要想過去的罪業,因爲想一遍,又造一次業;佛教我們要把念頭轉過來,想佛菩薩,這是一大轉變,這就是回頭。

  48 想阿彌陀佛,轉輪回業爲淨業。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