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誠敬是入門之道

  1 一位大德無論是世間、出世間的要傳道,他在弟子當中選什麼?他有標准,不是沒有標准,印光大師常講的“誠敬”,這就是他選擇的標准。

  2 一個學校老師,尤其是資曆深,教過幾十年書,接觸過許多的學生,接觸人多了,他就會看人。看你有幾分誠敬,而且又能知道你有孝廉,你可以傳法。

  3 孝廉是基礎,是德行的一個基本,加上誠敬就會傳法,這就能傳法。爲什麼?印光大師講得好,學問之道,儒釋道叁家是大學問,承傳要靠真誠恭敬。沒有真誠恭敬怎麼樣?你不能吸收。

  4 不是老師吝啬,老師全盤給你了,你沒有接收;你有真誠心、恭敬心,老師做的、老師講的,你才能有體會。每個人真誠心度數不一樣,所以每個人體會的淺深不相同,但是不會錯解。

  5 如果不是真誠心,有邪曲心,我們講有虛榮心、有傲慢心,那往往聽老師講解會曲解。開經偈裏面講“願解如來真實義”,這就做不到了,他怎麼樣?誤解如來真實義,曲解如來真實義。這種人我們看到太多!

  6 所以誠敬是入道之門,入德之門,真的是一把鑰匙。我們要想真的在學問上成就,在佛道上成就,你這兩個字具備,還加上“孝、廉”,你沒有不成功的。縱然這一生沒有緣分遇到善知識,你可以做古人私淑弟子,就像孟夫子一樣。

  7 孟子一生沒有遇到高人,他以孔子爲老師。孔子不在世了,孔子的書在。讀孔子的書,他能解孔子真實義,能依教奉行,他學得很像,所以今天講到儒都講到孔孟,沒有說曾子,沒有說顔回。說孟子,孟子跟孔子沒見過面,就是具足了“孝廉誠敬”。

  8 作聖作賢,關鍵不在外頭,關鍵在自己本身。“孝廉誠敬”這四個字,本身有沒有具足?這四個字若是具足,沒有一個不成就的!

✿ 继续阅读 ▪ 放棄錯誤成見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