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師承

  1 一個修行人,道業能不能成就,關鍵在于師承,這一點希望諸位同修要特別注意。

  2 自古以來,沒有師承而成就,是決定不可能的。

  3 師承決定不能勉強,這是緣分。

  4 我們求學能不能成就,一定要問自己:“我對這個老師有幾分恭敬心?”

  5 淨宗第十叁代祖師印光大師,他老人家告訴我們:“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

  6 蓮池大師是淨土宗第八代的祖師,傳記上記載,他出家沒多久,便去參訪高僧遍融禅師。

  7 他叁步一拜,非常地虔誠,拜到老和尚座下。老和尚給他說什麼法使他開悟?

  8 老和尚告訴他:“你年輕人不錯,記住,這一生不要被名聞利養害了!”他就在這一句話上悟入。

  9 當時在座的人,聽了之後都笑笑,他們以爲有這麼虔誠的人來,老和尚一定給他說妙法,哪裏曉得只是老生常談。

  10 那麼多人同時聽,都得不到受用,只有他得受用,這就是古人所說:“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

  11 那些人同樣在聽,爲什麼得不到受用?沒有誠敬心、沒有恭敬心,雖然聽了,不得受用。

  12 當年禅宗達摩祖師到中國來的時候,找不到學生,沒人跟他學,在少林寺住了九年,面壁九年。

  13 當年慧可大師,禅宗的二祖,他雖然出家修行,心不安,煩惱很重。

  14 他那個很不容易,看到達摩從印度來的,在少林寺面壁九年,禅定功夫很深,所以他去找達摩祖師,求達摩祖師給他安心。

  15 那時冬天下雪,他站在門外,雪都到膝蓋,達摩還是不理他。他看到達摩祖師不理,便用刀把左手臂砍斷,右手拿著斷臂去供養達摩。

  16 那個求法不容易,斷臂求法!好不容易見到達摩祖師,達摩祖師不理他,到最後沒辦法手臂斷一條。

  17 那是冬天,外面下很深的雪,慧可跪在雪地上把這個胳膊拿去供養達摩祖師。

  18 達摩祖師看到他這個樣子真是虔誠,便給他印證。慧可得到佛法的精髓,成了中國禅宗二祖。

  19 慧可知道達摩是很了不起的人,對他真誠地恭敬。師資之道沒有別的,就是誠敬。

  20 要以真誠之心,真實地恭敬,你才能得到法益,正是印光大師所說的,“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

  21 慧可對于達摩是十分的誠敬,所以他得的是圓滿的利益。

  22 佛在經上曾經給我們講了一個故事,這故事是真的,經典上佛說的。

  23 他說有個老比丘修行很多年,沒有得道,心裏面很懊惱,也很有慚愧心。

  24 有幾個年輕的、剛剛出家的比丘,去跟他開玩笑,戲弄他,跟他說:“你不是要想證果嗎?”

  25 “是!是想證,不知道怎麼證法?”“我會,我教給你,但是你要請我們吃好東西,請客。”

  26 這個老比丘把他的積蓄,他積蓄也沒有什麼,他把一點衣服賣掉,然後請小比丘吃。

  27 吃飽了,這個老比丘求他:“怎麼證果?”小比丘也沒有法子證果,但是已經答應了,就作弄老比丘,叫他蹲在房屋的角落上。

  28 小比丘說:“你蹲在那裏,你心裏頭不要胡思亂想,你聽我的話。”

  29 這個小比丘拿個皮球在他頭上打了一下,說:“你證初果了。”這個老比丘點點頭:“是的。”

  30 “再換一個角到那邊去”,他又乖乖跑到那邊去了,這個皮球又打一下,“你證二果了”。

  31 四個角轉回來,“你證四果羅漢了!”“是。”這個回過頭來之後,他向幾個開玩笑的小比丘頂禮。

  32 小比丘說:“我跟你開玩笑的。”他說:“我真證四果了。”那幾個小比丘都傻了,來向他求忏悔。

  33 他說“我是實在證四果了”,這就說明他心誠!雖然人家給他開玩笑,他一樣證果,他有十分誠敬之心,他得到了。

  34 你要修行得道,你要親近老師,親近善知識。親近什麼老師才是你真正善知識呢?你心目當中最尊敬的老師,你跟他一定會成就。

  35 諸位學佛,一定要知道,就是我們要親近一個善知識。

  36 到底誰是善知識,實在講不要緊,你能真正學到東西,那個老師是不是真正高明還是次要的。

  37 自己對待老師那個誠意,這才是第一個條件。你能不能得到東西,就像印光大師所講的,“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

  38 “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蓮池大師一生的成就,他老人家說得力于遍融法師對他所說的一番話。

  39 他去參訪真不容易,叁步一拜,拜到老和尚面前,老和尚就給他說這麼幾句話。

  40 旁邊的人聽到都笑他:“這麼虔誠這麼遠的叁步一拜磕到老和尚面前,我們都以爲老和尚有什麼了不起的開示,原來是老生常談。”

  41 這正印證了印祖所說的:“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蓮池大師是以十分誠敬之心求道,所以他真正得到了!

  42 我們學佛是求開悟,開悟這樁事情,決定是虔誠恭敬心才能達得到。

  43 印祖常常教誨:“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你沒有誠敬,你學佛法,學的是佛學常識,是佛教裏面的知識。

  44 如果你以誠敬心,那你在佛法裏所得的是戒定慧叁學,絕對不是這個世間的知識。

  45 這個“誠”就是清淨心,“誠”實在講也並不是表現在外表上,外表怎麼恭敬,心地不清淨沒用處。

  46 《文鈔》裏記載,有人問印光法師:“學佛有沒有秘訣,能夠教我們一下就得到?”印光大師說:“有,誠敬二字。”

  47 “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你沒有誠敬,就什麼都得不到。

  48 印光法師說“誠敬”兩個字,是入佛門的秘鑰,你要是真正把它做到,這鑰匙你就得到了!

✿ 继续阅读 ▪ 謙虛誠敬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