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信、解、行、證

  1 古時候人講修行,修行的條件是什麼?先解後行。信、解、行、證,你要不解,你怎麼能行?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不離開這個原則。

  2 唯有淨土這個法門特別,你不解你也能行,但是你得要知道,淨土不是說不注重解,淨土還是注重解,淨土是叫你一面行一面解,就是解跟行可以同時;其他宗派裏面,解跟行不同時,先解後行。

  3 淨宗可以解跟行同時,方便在這個地方,不是說不要解。哪一種人可以不要解,念佛就能成功?老實人他可以不要解,一句佛號念到底,他就能成功!

  4 一天到晚“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頭腦裏頭沒有一個妄念,那叫老實人。我們這些人不老實,一天到晚妄想一大堆,怎麼辦?只好聽古大德的教訓,解跟行同時並進。

  5 解,目的是幫助我們斷疑生信。我們不疑了,完全相信了,一絲毫懷疑都沒有了,我們可以不要讀經,也可以不要聽經。

  6 一天二十四個小時,一句阿彌陀佛念到底,時間不要很長,叁年、五年就成功了,具備這個條件是老實人。老實人沒有雜念,我們還有妄想、還有分別、還有執著,就是不老實。

  7 自己一定要知道,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我常常在解答問題的時候,跟大家說得很清楚,來問問題的都是不老實的,老實人他沒有問題,他也不會來找我。

  8 有一些人聽到我講這個話,雖然他問題一大堆,他擔心我說他不老實,他不好意思來問。不老實而裝老實,那個虧可吃大了!爲什麼?他有一大堆的疑團,他不來問,這個疑會障礙他。

  9 《無量壽經》上講得很清楚,“疑”是菩薩修行最大的障礙。佛爲什麼那麼慈悲、那麼辛苦,天天爲大家講經說法,而且說了四十九年那麼久?還不是爲了幫助衆生破迷開悟。

  10 有疑不能不問!我們在經典裏面看到,許許多多的聲聞、緣覺、人天大衆,向釋迦牟尼佛提出許許多多問題,在《華嚴經》上,就提了叁百一十個問題。

  11 有疑一定要問,真正到沒有疑了,你自己心裏明了,你對于一切法通達無礙了,最低限度,你已經是老實人了。

  12 老實人會不會到道場來參加佛七?不可能!爲什麼?他不管在什麼地方,他一天到晚佛號都不中斷,他到這裏來幹什麼?到此地來,跟他在家裏、在任何地方沒有兩樣!你這才曉得,世間老實人少。

  13 再跟諸位說,真正老實人,他跟我不相往來。我聽到不少同學說,某個地方有某個法師,或者某個在家居士大德,對我很贊歎,雖沒見過面,他也不會來看我。我住在新加坡、住在澳洲、住在香港,他從來都不來看我。

  14 他大概是聽過我講經的錄相帶、光碟,歡喜贊歎,那是什麼人?老實人!那些人肯定有成就,往生的時候一定有希有的瑞相,給念佛人做證明。

  15 老實人心地清淨、慈悲、隨緣,決定不攀緣,所以我們錄相帶、光碟流通,他一接觸,他就明白了。

  16 他不要聽多,聽個五分鍾、聽個十分鍾,夠了,統統清楚,這是真修行人!這樣的人不多,確實有,在中國有,在馬來西亞有,在美國、在加拿大都有。

  17 真正老實念佛,心地真誠、清淨、平等、慈悲,這些人跟諸位說,沒有災難!世間災難再多,與他不相幹。共業裏面有不共業,所以再大的災難他不受害,他有不共業。

  18 一旦機緣成熟了,他隨時能往生,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縱然在災難面前,他也不驚不怖,若無其事!

✿ 继续阅读 ▪ 生死這樁事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