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恢複我們本來面目

  1 我們一天到晚拿著念珠念佛,求的是什麼?恢複我們本來面目,恢複世尊所說的本來佛。

  2 禅宗裏頭所說的“父母未生前本來面目”,那是我們本來面目。這個是本來佛、如如佛,是自佛,不是他佛。

  3 我們迷了,本來面目不見了、迷失了。佛的教學沒有別的,幫助我們恢複本來面目而已。

  4 真心是虛的、是寂靜的、是離念的,這個我們總得要明了。

  5 修行最重要的是修心,我們這個心很惡,要把它修成很善,固然是修心,你還是修的染業。

  6 假如你真正明了,心是空的,心什麼都沒有的,你修寂靜法,這叫真修行。

  7 佛法常用“圓”來代表,所謂“*輪常轉”。

  8 圓,諸位想想,圓心有沒有?當然有。在哪裏?找不到!真心就是如此,它有,但是它是空的。

  9 心,確確實實什麼都沒有,它起作用就好比是圓周,大轉*輪,妙用無窮!

  10 學佛是修心,修心就是修這個心的湛寂虛靈。心一定要虛,什麼都不能夠有。

  11 可是我們無始劫以來煩惱習氣太重,換句話說,妄想始終不斷,連睡覺都不老實,還做夢。做夢就是打妄想,你就曉得這個問題的嚴重性。

  12 修行容易,修心難!而念佛這個法門,對于修心來講,是一付清涼劑,是非常妙的藥方。

  13 你不是有妄念?好,妄念洗不掉,把這個念頭轉。不起念則已,起念就是阿彌陀佛,把一切妄念轉變成一念,這個法子妙!

  14 這一念的功德無量無邊,雖然這一念還是妄念,可是這一念把所有拉雜的妄念整理統一了,歸到一個妄念,這是佛法修學的要領。

  15 只要這個念頭歸一,歸到這一句阿彌陀佛,久而久之,一定會恍然大悟,那就得理一心不亂,就證得真如法一,換句話說,證得實報莊嚴土。

  16 實報莊嚴土就是《華嚴經》裏面所說的“一真法界”。真實法只有一,唯有真實法才叫莊嚴。一切虛妄不足以稱之爲莊嚴,唯有真實才是真正的莊嚴。

  17 我們要特別注意,心動就造業了。所以,要趕快轉業,把起心動念轉成阿彌陀佛,把我們的染業轉變爲淨業,就是從這個地方轉。

  18 你會轉,這就是真正的修行。修行不是一天到晚捧著經本念經,數著念珠念佛,敲著木魚,天天在那兒磕響頭,不是在這形式上,那都是做表面功夫。

  19 真正的修行是要在心地上做功夫,起心動念處做功夫。念頭才起就轉成佛號,這就叫做“從根本修”,我們現在要從這個地方做。

  20 我們今天講的精神跟物質,都是從業相變現出來的。業相是什麼?業相是動。

  21 法性不動,真心不動,自性不動,從這個地方你才曉得爲什麼佛陀叫你修定。

  22 我們是不是從業相下手?不是的。雖不是,是向業相這一個方向沒錯,但是沒能轉業相,爲什麼?這個業相是極微細的動,這個微細的動、起心動念,我們自己不能覺察。

  23 譬如你晚上做夢,心動才有夢境,那個心動你能覺察到嗎?覺察不到,太微細了。這種心的妄動,我們凡夫沒法子覺察。

  24 你的心要是不動了,你無明就沒有了。可是我們這個心不停地在動,這是“無始暗動”,把你的本覺性障礙住了。

  25 我們現在能覺察到的是粗念,貪嗔癡慢疑這個粗念頭;而極微細的動相,我們沒有辦法覺察得到。

  26 小乘阿羅漢能夠突破四禅八定到第九定了,但是還是沒有辦法觀察到無始暗動,這個微細的念頭不容易覺察。

  27 經上告訴我們,什麼時候才能夠看到這些微細的妄動?佛告訴我們,八地菩薩,八地叫不動地。不動地的菩薩轉阿賴耶成大圓鏡智,這個時候才觀察到。

  28 換句話說,沒有觀察到就不能夠降伏,觀察到才能降伏它,才能把它息掉,一息掉就是轉識成智。

  29 轉識成智就是息無始妄動,恢複本有的靜明,這就叫轉阿賴耶爲大圓鏡智,就是這麼一樁事情,圓教八地菩薩才行!

  30 “靜明”就是真如本性,就是自己本人,禅家所謂“本來面目”,在《楞嚴經》裏面稱之爲“常住真心”。

  31 它本來是靜的,本來是明的,“靜”就是寂靜,“明”就是明了;“靜”是定,“明”是慧;“靜”就是涅槃,“明”就是菩提。

  32 可是我們現在這個靜與明上面有障礙,障住了,什麼東西障呢?動。“無始”的“暗動”,這個“暗”就是無明,無始無明。

  33 無明的相是動的,真心原本是不動的,這一動就把真心變作妄心,把本明變成了無明。

  34 無明稱爲“無始”,這是什麼意思?佛法裏面講無始,這個無就是沒有,根本沒有開始。所以無明是虛妄的,不是真實的,無明是不覺。

  35 佛法修學的目的就是要破無明,恢複我們本有的靜明,這是佛法修學的宗旨。如果違背這個宗旨,那就不叫佛法。

  36 無量無邊的法門,盡管手段方式不一樣,達到目標一定是相同的。淨土法門也不例外,也是這個目標,我們就曉得這個法門是純真的佛法。

  37 淨土法門修學的宗旨,是“托彼名號,顯我自心”,就是這八個字。“彼名號”,是阿彌陀佛,以這個名號顯自己的自心。

  38 換句話說,用這個佛號打破無始暗動,恢複本有靜明,這是淨土法門修學的宗旨。

  39 持名念佛,蕅益大師說得很清楚,這一句佛號一定是聲聲具足叁學、叁慧、叁資糧,才能夠顯我自心。一定要知道這一句佛號的意思,念的時候才能夠聲聲提起觀照功夫。

  40 阿彌陀佛意思是無量覺,覺心是清淨的,覺心是光明的。迷的心是動,迷心裏面有妄念,覺心裏面沒有妄念。

  41 我們在境界裏面,心才迷就要覺悟。古人常說:“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頭起來就是迷,不管是什麼念頭,起念都是迷。

  42 我們一個念頭都不起了,跟諸位說,一個念頭都不起還是迷,這個事情難辦!起念是什麼?是妄念,是亂想。一個念頭都沒有是無明,這個事情麻煩。

  43 那個覺到底是什麼樣子?覺心,告訴諸位,沒有念是樣樣清楚,它不是無明。過去、現在、未來都知道,心裏頭不起念頭,這叫正念,這個是覺心。

  44 如果我們什麼念頭都沒有,什麼事情一塌糊塗,這是無明;什麼念頭都沒有,什麼事情清清楚楚、明明了了,這是真心。這個地方一點都不能夠差錯,古人所謂“差之毫厘,失之千裏”,那是真的,一點都沒錯。

  45 我們初學用功,這一句佛號不能夠中斷,爲什麼?這一句佛號了了分明,非無念,有念;一切妄念都沒有,非有念。念佛就是非有念、非無念。這是開始用功要從這裏下手。

  46 這一句佛號聲聲喚醒我們自己的本覺心,所以阿彌陀佛不是外面的,不是指心外之佛,是自心之內。我們聲聲要把自己的阿彌陀佛喚出來。

  47 阿彌陀佛是無量覺,我們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樣樣都覺而不迷,那就是阿彌陀佛。

  48 阿彌陀佛是什麼?就是我們自己的真如本性。這就是淨土宗常講的“唯心淨土,自性彌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