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一心稱念阿彌陀佛

  1 在蓮池大師《阿彌陀經疏鈔》裏面講到“一心不亂,心不顛倒”這兩句,大師的注解差不多占全部注子裏頭的八分之一,可見這是一部經重點的所在,

  2 蕅益大師的《阿彌陀經要解》重點也在這兩句,所以我們念佛的人應該怎麼念法?

  3 我講念佛的方法:“一心稱念阿彌陀佛”。不間斷、不懷疑就行了。這個法門就這麼簡單!

  4 念的時候要一心念,專心念,念的時候不要叁心二意,不要想東想西。所謂是“放下身心世界”,我們只把念佛當作我們第一樁大事。

  5 我們在這一生當中,再沒有一樁事情比這個事情更重要了,再沒有一樁事情比這個事情更大了。什麼都能舍,就是一句佛號不舍,你就成功了。

  6 決定不間斷,決定不懷疑,你就這麼一直念下去,不要想著“我哪一天才得一心?”你要有這麼一個疑問在心中,你這一生就得不到一心,爲什麼?它這是個障礙。

  7 不許可有一個妄念,不許可存著什麼時候,佛現個身我看一下,什麼時候我才能看到蓮花,你要有這個妄念,統統叫做障礙,自己障礙自己。

  8 只要一直念下去,什麼都不想,什麼都不求,一心也不要求,見佛也不要,什麼都不求,到時候自然現前。

  9 以念佛功夫來說,功夫成片是內凡,功夫沒有成片是外凡。事一心不亂還算是內凡,理一心不亂才叫聖人,這不是凡夫。所以功夫有許多層次。

  10 念佛秘訣就是能伏煩惱,我們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的時候,心裏面當然會起心動念,順自己意思的起歡喜心、起貪愛之心;不合自己意思就起嗔恚之心,就起心動念,起心動念都叫煩惱。

  11 不僅嗔恚是煩惱,貪愛也是煩惱。總而言之,心是清淨的,只要一有念頭生就叫煩惱。煩惱也就是業障,它就障礙你,障礙你一心不亂、障礙你明心見性。

  12 佛教我們方法,念頭才起,馬上換成阿彌陀佛。古人講“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念頭起來不怕,怕的是你覺悟得不快。什麼是覺悟?阿彌陀佛就是覺悟。

  13 念頭才起來,立刻就換成阿彌陀佛,你也不要管剛才那個念頭是善念、是惡念?一概不要去理。

  14 只要念頭一起來,馬上換成阿彌陀佛。換得快,愈快愈好,不要叫這個念頭繼續增長,這是念佛的秘訣。

  15 你能這樣子念佛、這樣的用功,用上一個月,你自己就會曉得,你不一樣了,你心清淨了、你煩惱少了。用上叁個月,你就會覺得我現在蠻上軌道,功夫得力了。

  16 有個二、叁年,縱然不能得一心,功夫成片是決定得到。這功夫成片是相似的一心,不是真正的一心;真正的一心是煩惱連根都拔掉,沒有了。

  17 這個時候雖然煩惱根還在,沒有拔除掉,煩惱決定不起作用、不起現行。有了這樣的功夫,就決定往生。

  18 功夫成片上叁品的,生死就自在,喜歡什麼時候到西方極樂世界,什麼時候就去得了;喜歡再多住幾年也不妨礙,你就得大自在。

  19 生死自在,不須要很高的功夫。這種功夫,我們人人都可以做得到。

  20 中品的,往生就預知時至,大概在一個月到叁個月之前就曉得。

  21 下品的,大概在臨終見到佛的時候才知道,都是決定往生。

  22 念佛一定要伏煩惱,不能伏煩惱,那不叫做功夫,念得再多也沒用處。所以,佛教我們持名念佛。

  23 我們念佛的目的在哪裏?要把自己清淨心念出來,念佛目的在此。

  24 我們要求的第一步功夫,“功夫成片”。所謂成片就是我沒有妄念,念頭一起來,“阿彌陀佛”就把它壓住了,伏煩惱這叫功夫成片。這個功夫做成,帶業往生,生凡聖同居土。

  25 我們現在一天到晚念頭還是那麼多,並沒有減少,換句話說,你那個佛都是白念了。不得力,不能了生死,不能往生,大家要記住!

  26 你要想真正有把握往生,你要念到妄念真正壓住,沒有妄念。

  27 妄念要是斷掉,沒有了,那就得一心不亂,叫事一心不亂,生西方極樂世界方便有余土,這地位高了。

  28 如果功夫再好,念到智慧開了,俗話說開悟了,就是破一品無明、證一分真心,真心念出來了。

  29 事一心是定,理一心是慧,從定當中開智慧,這個人往生就生“實報莊嚴土”。

  30 “實報莊嚴土”也叫做無障礙淨土,就是《華嚴經》裏面講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

  31 何謂“理一心”?是念到破一品無明了。無明,大乘經裏面所講的有四十一品。

  32 四十一品當中,只要你破一品,就是理一心不亂。所以理一心不亂裏面,功夫有淺深差別不相同。

  33 我們要問,破一品無明是什麼樣子?你要曉得破無明的那個樣子,我介紹你去念《六祖壇經》,六祖就是個樣子。

  34 六祖那個樣子是什麼樣子?六祖不認識字,他一切經典沒學過,人家念,他就懂了。

  35 你經典不懂的話,你念給他聽,他就講給你聽,這就是開悟的樣子,這就是“理一心不亂”的樣子。

  36 那我們看看,我們是不是到理一心了,你由這裏,就可以測驗到你自己。

  37 世出世間一切法,沒有一法不通達,不必要學的,一看就會了,一聽就會了,不但叁藏經典是如此,世間所有的學術沒有一樣不如是,這叫開悟。

  38 如果經典擺在面前,看了還是看不懂,那證明沒開悟,沒有到理一心不亂。

  39 我們聽別人念經,這個意思還是不明白,沒開悟。所以你要問開悟的那個樣子,你就看看六祖,六祖的樣子就是開悟的樣子。

  40 所以幾時開悟,你也不要問;用什麼方法能快一點開悟,也不要做這個夢想。“欲速則不達”!

  41 這句佛號念到底,念到事一心了,煩惱不生了,我執沒有了,念沒有了,功夫繼續用下去,不要間斷,不要懷疑。還是一樣的功夫,一樣平平用下去,法執破掉了,你就開悟了。

  42 到這個時候,無論什麼事情,你眼睛放光了,耳朵也聰明了,一看就曉得了,一聽就明了了,這個時候你就開悟了,所以這些事情不要問人。

  43 佛法教學的目標沒有別的,就是教你明心見性。明心見性你不好懂,換句話說,教你破迷開悟,這個比較好懂。其實是一樁事情,破迷開悟就是明心見性。

  44 古德說“但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這個開悟就是明心見性,大徹大悟,明心見性。只要見到阿彌陀佛,不愁不開悟,不愁不見性。

  45 我們業障深重,這一生當中見不了性,佛才勸我們往生淨土。我們到達西方極樂世界了,阿彌陀佛來幫助我們明心見性。

  46 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他們那些人生到阿彌陀佛極樂世界,生到哪一土?這些法身大士證得理一心不亂,他生到實報莊嚴土。

  47 你要問他用什麼方法?我告訴你,是用念佛的方法。你要不相信,你看《華嚴經》。《華嚴經》裏面法身大士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他們用的是念佛的方法。

  48 由此可知,念佛法門是大乘佛法的根本法門,是一切諸佛度化衆生的根本法門,我們要是讀經,連這一點都沒看出來,那真叫白念了!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