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在文化全球化、標准化浪潮中,少林功夫的保護和振興

  

在文化全球化、標准化浪潮中,少林功夫的保護和振興

——在“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産搶救與保護國際學術研討會”上的演講

  

釋永信

  少林功夫是少林寺1500多年曆史的文化結晶,是中華民族國寶級文化遺産,也是人類珍貴文化財富。多年來,在省文化廳的領導和支持下,少林功夫作爲中華文化遺産的獨特表現形式,得到了積極有效的保護和推廣,其影響已遍及全球。

  少林功夫,是指在少林寺特定環境中、由曆代少林寺僧人創造的、在護持健身修禅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以言傳身教爲傳承方式的一種獨特的修禅方式。少林寺僧人通過演練少林功夫,少林禅宗文化得以傳承和發揚光大。少林寺1500多年的發展曆程,使少林功夫同時又獨具魅力地展示出中原地區正義、正氣、爲國爲民的性格和精神,進而成爲中華民族精神性格的象征。

  標准化少林武術,是指爲了推廣和普及全民健身運動,通過借鑒傳統少林功夫的個別外在表現形式而形成的一種標准化、技術化的武術套路,成爲體育競技比賽項目。少林功夫與標准化少林武術屬于兩個旨趣不同、各自獨立的體系。但在當今文化全球化、標准化浪潮的強力沖力下,傳統的少林功夫正一步步被標准化少林武術取而代之。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關于非物質文化遺産列入世界文化遺産界限的定義,我們認爲少林功夫完全符合申報資格和評選標准;而一旦申報成功,可以及時有效地保護住傳統少林功夫的源頭和根本,這對民族、對人類都是功德無量的大好事。  

  一、少林功夫可能消亡的危險和壓力

  當前少林功夫的境況,需從兩個方面來看。從外部看,少林功夫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進入複興時期,甚至在世界範圍掀起一股少林功夫熱潮。但從內部看,少林功夫的傳統形態,卻正面臨著消亡的危險和壓力。

  1.首先,自1840年中國與英國發生鴉片戰爭以後,中國政府軍隊開始普遍配備火器,武術從總體上退出官方軍事技術領域。至二十世紀初(1911年-1920年),少林寺亦開始配備火器,傳統的少林功夫從保衛寺院安全的首要地位,退居到次要地位。特別是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社會進入和平建設時代,少林功夫基本上失去保衛寺院安全的功能,少林功夫在根本上喪失了發展的原始動力。這是傳統形態的少林功夫開始衰落的最主要原因。

  2.二十世紀初,中國開始走上西方化道路。中國傳統文化形態開始受到沖擊,至六、七十年代受到全面打擊。少林功夫亦不例外。1915年,民國政府教育部通令武術進入西式學校課程,少林功夫部分內容也隨著進入學校課堂。爲了適合于學校課堂集體授課方式,具有龐大體系的傳統形態的少林功夫被簡化爲易記易學的若幹套路。傳統的攻防目的漸被健身目的所取代。八十年代以來,當傳統的少林功夫被政府納入全民健身運動項目時,少林功夫進一步受到曲解,完全被通俗化,僅剩下一副殘缺不全的“空殼”了。

  3.傳統少林功夫還受到另一層面的曲解,被政府納入武術比賽項目。二十世紀以來,傳統的中國武術受到西方體育競賽模式的影響。1928年,民國政府成立中央國術館,參照西方體育競賽規則,舉行全國國術考試。中國武術開始走向標准化競賽。1958年,國家成立中國武術協會,頒布《武術比賽規則》。1959年,武術在第一屆全國運動會上成爲正式比賽項目。1990年,武術正式成爲亞洲運動會比賽項目。武術至此已經定型爲標准化的體育競賽項目,少林功夫亦被納入體育競賽項目組成部分。少林功夫在二十世紀西方體育模式化的過程中,其表現形態已發生了很大的改變,含蓄的小幅度的講求內勁的傳統風格,被類似于雜技和舞蹈的高空旋轉、大幅度沖踢等比賽規定動作所取代。這種變態的動作風格,不僅盛行于全世界的少林武術館校,而且也影響到了少林寺。傳統少林功夫的前途,確實令人擔憂。

  4.一千五百多年的少林功夫曆史,無疑給少林寺周圍社區的生活方式,帶來了深刻的影響。登封市社區重要産業是在少林功夫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對少林功夫存在著直接的依賴關系。少林功夫的地方産業化,即世俗化,導致少林功夫宗教精神內涵的缺失,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少林功夫的源頭在少林寺內。如果保護好少林寺內尚存的傳統形態的少林功夫,那麼,少林功夫對于産業化的危害,還是可以承受的。作爲社區産業的少林功夫産業,也是可以持續的。所以,保護少林寺內尚存的傳統形態的少林功夫,對于保證登封市社區少林功夫産業的持續發展,作用重大。

  

  二、少林功夫的保護和振興措施

  中國嵩山少林寺,創建于公元495年,是北魏孝文帝爲安置印度高僧跋陀敕建的皇家寺院,“取給公府”;隋唐時期,政府賜少林寺地産一百頃,少林寺開始擁有獨立的武裝力量;明朝時少林寺與政府積極合作,成立僧兵組織,“少林功夫”聞名于世。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人民政府特別重視少林寺及少林功夫在文化遺産保護和對外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多次撥款整修寺內建築和文物。1967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少林寺爲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79年,少林寺恢複少林武功隊,1989年正式重建少林寺武僧團。

  1.爲防止濫用文化形式所采取的法律保護措施:

  (1)通過法院起訴,保護名譽權。

  1994年元月,少林寺以漯河“少林牌”火腿腸廣告歪曲少林寺和少林功夫形象、傷害宗教感情爲由,向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並勝訴。成爲中國宗教寺院名譽權訴訟第一案。2001年,少林寺委托合作者,對在德國境內濫用、盜用少林寺武僧名義的少林功夫表演團提起訴訟;柏林州法院民事法庭于2002年4月判決禁止被告方在德國境內以“少林武僧”或“少林武僧的神力”做廣告。

  (2)合法注冊商標,保護知識産權。

  1998年,少林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以企業法人身份在功夫表演、培訓、教學類別中成功注冊了“少林”和“少林寺”商標,合法取得“少林功夫”管理和使用的專有權。同時于2000年10月向全球68個國家提出“少林”商標注冊申請,目前已有日本等國向少林寺下達注冊證書。少林商標目前已被河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認定爲“河南省著名商標”;河南省人民政府和河南省工商局向國家工商總局商標局推薦“少林”(功夫)商標爲“馳名商標”。

  (3)依法要求撤銷濫用、曲解者已注冊或在先申請的“少林”商標。2001年至今,少林寺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關于異議和撤銷注冊不當的權力,向國家商標局提出二項異議,一項撤銷注冊不當申請。

  (4)依靠法律和政府的力量,製止濫用“少林功夫”的侵權行爲。

  199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宗教事務局和中國佛教協會聯合調查組《關于進一步管理好少林寺問題的意見》:“爲了維護少林寺的合法權益,維護少林寺和大陸佛教的形象和聲譽,在涉外活動和臺、港、澳、僑的聯誼活動中,在武術表演和其他交流活動中,以及在旅遊、武術、商業設施的招牌和廣告中,要堅決劃清少林寺和非少林寺、僧人同非僧人的界限,製止冒用少林寺名義、冒充少林寺僧人的侵權違法行爲。”

  鑒于冒充少林寺武僧名義在部分國家表演少林功夫造成的惡劣影響,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外交部聯合發出通報,強調對外文化交流活動歸口文化部申報管理的原則,要求各地堅決製止擅自出國及其它各種非正常渠道出國演出的團體。2000年3月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宗教局通過媒體(中新社)公開表示:盜用嵩山少林寺名稱表演少林功夫屬侵權違法行爲。

  1999年6月7日,少林寺授權法律顧問發布鄭重聲明,要求中國對外演出公司立即停止盜用少林寺武僧團名義編排的《少林好漢》劇目的演出,中國佛教協會亦向國家文化部發函,要求取消演出。在國家文化部的支持下,中國對外演出公司重新與少林寺簽定合作協議書,由少林寺武僧團出演重新審查編排的《少林雄風》,並成功赴美國和加拿大訪問演出。

  2.爲保護少林功夫(少林寺武僧)的技藝和文化而采取的法律保護或其它保護措施:

  (1)組建武僧團。1979年少林寺在經曆十年動亂之後,成立“少林武術隊”,1989年按照曆史上僧兵體製,正式恢複“少林寺武僧團”建製。自1992年起,根據中外文化交流計劃,陸續出訪了全球五大洲30多個國家和地區,調動了各方面的積極性,使少林功夫得到更強有力的保護、支持和弘揚。

  (2)組織力量,搜集、整理、出版少林功夫典籍。1987年整理完成《少林武術拳械錄》,收錄傳統少林功夫經典套路217種。其中,徒手套路83種,器械套路80種,對練套路37種,內功絕技17種;2000年出版典藏版《少林武功醫宗秘笈》(10卷,中華書局,國寶文化系列);《少林寺武僧志》(北京體育學院出版社);《武術禅》(釋永信著,宗教文化出版社)。

  3.爲保證少林功夫及禅武文化的傳承而采取的措施:

  (1)創辦學校、培養人才。2001年少林寺創辦“少林文化學院”,設僧伽部、武學部等。在此前後,少林寺通過投資控股、嚴格特許授權、派出武僧教頭等方式,成立少林武術研究院、少林禅源武術學校及德國少林文化中心等,學員遍及中國、美國、英國、意大利、澳大利亞、新西蘭、法國、瑞士、加拿大、泰國及德國等國家和地區。

  (2)出版普及宣傳教學、培訓、圖書、錄相光碟和影視作品。已出版圖書(16種):《中國少林武功》(香港環宇新聞出版社)、《易筋經》(天馬圖書出版社)、《洗髓經》(天馬圖書出版社)、《易筋洗髓功》(天馬圖書出版社)、《少林氣功》(河南省科學技術出版社)、《少林羅漢散打108招》(河南科技)、《少林拳圖解》(中州書畫社)、《少林功夫集錦》(河南集郵公司)等等;策劃製作教學宣傳片:《少林寺10大名拳》(10集)、《少林寺18般武藝》、《少林童子功》;少林內功心法之《易筋經》、《洗髓經》、《易筋洗髓功》、《八段錦》等;拍攝影視作品:《少林血禅》、《少林棍僧平倭寇》等。

  (3)積極參加國際文化交流,弘揚中華少林文化,將少林功夫的種子遍播全球。自1992年以來,英女王伊麗莎白及親王、法國總統希拉克、日本首相小泉、黎巴嫩總統拉胡德、俄羅斯總統普京、瑞典國王及國際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等等,先後觀摩少林武僧的功夫表演,接見釋永信方丈,對出神入化的少林功夫表示驚奇和高度贊賞。而永信方丈率領的少林寺武僧團每到訪一個國家,不僅以其神奇、純正的少林功夫征服了觀衆,而且熱心支持和捐助當地慈善機構及少林功夫推廣機構,更受到社會各界和新聞媒體的贊譽,所到之處,“少林文化熱”被推向高潮並廣爲傳播。隨著少林寺作爲“禅宗祖庭”和“武術聖地”的形象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認同,自1982年以來,前來少林寺歸山拜祖的海外朝聖團體連年遞增,多達數百個團體、40萬人之衆。

  4.其它措施:

  (1)大力推動對少林文化的學術研究專著出版。1999年11月,少林寺創辦“少林文化研究所”,以精幹高效、外聘的組織方式組成研究隊伍,用資助課題,雙方協議方式展開研究工作;聘請著名佛教史及佛教考古學家溫玉成研究員爲所長。同年舉行全國範圍的“少林文化、佛教藝術學術研討會”,在《禅露》雜志開辟“少林文化研究”專欄;出版專著:《少林訪古》(30萬字,溫玉成著,百花文藝出版社出版);《少林文化研究論文集》(50萬字,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少林文化研究》集刊(二輯);《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42萬字,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

  (2)保護文化空間。少林寺常住院和附屬建築及其周邊叢林,是少林僧人日常生活、修持和演練少林功夫的主要場所,是少林功夫得以保護、傳誦、弘揚的特定文化空間;加上少林寺的一部分殿堂、壁畫、雕塑、塔林和碑石以及1500年來的文物古迹和精美藝術品,因此曆代政府和少林寺都十分重視寺院建築、文物古迹及周邊環境保護、整修、完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國家文物局、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少林寺多次投資籌資,用于少林建築和文物的保護、整修及重建。

  從2000年起,登封市人民政府發布公告,根據世界文化遺産的要求,對少林景區違章建築及不協調建築實施拆遷。同時對少林文化景區進行整體規劃,進一步恢複和完善少林功夫賴以生存、傳承和發展的文化與自然生態環境。

  

(2002年12月8日)

  

《在文化全球化、標准化浪潮中,少林功夫的保護和振興》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