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少林寺》叁大巨著首發式上的講話
少林寺方丈 釋永信
女士們、先生們
各位新聞界的朋友們:
在這個非常的時刻,成功地如期舉辦此次活動,實乃大勇大善之舉;諸位大德同仁光臨今天的大型文物畫冊《中國少林寺》的首發式,做無畏施,同樣是大勇大善之行。我們堅信:“魔高一尺,佛高一丈”;禅心堅固,魔自不如;習武強體,魔當避退。我佛慈悲,法力無邊,定能保佑衆生、賜福香港。
創始于北魏的千古名刹嵩山少林寺是聞名于世的佛教禅寺,擁有1500多年的曆史。它面對少室山,北依五乳峰,群山環峙,少溪南流,林木繁茂,景致幽雅。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佛教在此拓荒,誕生了著名的禅宗,僧衆在此修煉,孕育了舉世無雙的少林武術。因此,曆代帝王將相,高僧名士、文人墨客紛至沓來,巡遊祭祀,參禅習武,歌詠禮頌,立碑刻石,傳留下燦爛的少林文化。據史書記載,嵩山“上有七十二峰,下有七十二寺”,可是,曆經千年的風雨洗禮,如今卻只有少林寺“秀出梵天,孤標神其”,這不能不說是一個人間奇迹。除了大家耳熟能詳的禅武之外,少林文化的有形載體都有那些呢?于是,我們彙聚各方專家學者,曆數年之功,對少林寺的曆史和佛教文化藝術進行了較爲全面的梳理,從大量的文物遺存中找到了答案。這就是擺在諸位面前的叁大卷《中國少林寺》。從某種意義上說,少林寺有形的禅武文化體現在塔林、碑刻和建築叁個方面。《中國少林寺》正是分塔林、碑刻和建築叁卷來展現少林寺的悠久曆史和豐厚底蘊的。“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國學大師季羨林老人把少林寺與萬裏長城相提並論,並稱贊這是一套“知時節”的好書,體現的是中華文化最根本的東西——“和爲貴”精神。下面我分卷向各位作一介紹:
一、建築卷
“海內靈嶽,莫如嵩山;山中道場,茲爲勝殿”。號稱天下第一名刹的少林寺建築以北宋遺址初祖庵大殿爲代表。該殿在時間和空間上都可視爲李冰《營造法式》的典型代表,其鬥拱製作、基石形式和雕刻手法,具有耐人尋味的藝術風格,爲今人研究中國建築史提供了十分珍貴的實物例證。《中國少林寺·建築卷》的概述文字利用大量的第一手資料,經過分析研究,鈎沈取舍,詳實可信,在考工考史方面取得了豐碩研究成果。
建築卷正文圖版共分叁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是介紹少林寺的建築環境,包括少室山、太室山、煉魔臺等自然景觀;
第二部分,介紹的是常住院的建築,由山門向北,依次是碑林、天王殿、鍾鼓樓、大雄寶殿、方丈院、立雪亭、千佛殿等,其中千佛殿的明代壁畫《五百羅漢朝毗盧》,規模宏大,彌足珍貴;
第叁部分,是常住院之外以初祖庵大殿爲主的其它建築,如二祖庵、南園白衣殿、祠堂、達摩洞、甘露臺。
後附有《少林寺大事記》,上起北魏孝文帝太和十九年,止于1941年。一卷在手,足以潤色枯腸,陶冶性情。
二、塔林卷
少林寺塔林是由少林寺曆代僧人的墓塔組成的,古地近兩萬平方米,位于少林寺常住院西南280余米的山坡上,南臨少溪河,依山傍水,風景獨好。這裏,座座古塔昴然聳立,千姿百態,形象各異,形似參天巨木,勢如藏密森林,故有“塔林”之稱。塔林中的各種古塔荟萃一堂,從大到小,從磚到石,從平面方形到六角形、八角形、圓形,從樓閣式到密檐式、喇嘛式,從單檐式到多檐式等等,昭示著中華民族悠久的建築文化,展示了建築技藝的高超水平。它集中了一千多年來各個不同時期、各種不同藝術造型和雕刻藝術的塔例,是我國一座露天的古塔建築博物館,是研究古塔、古建築以及建築史、美術史、宗教文化史的標本室。在全國塔林中,少林寺塔林以規模最大、塔數最多、自唐代以來建塔的時代最全、跨越時間最長、早期塔最多、文化價值最高而著稱于世。
《中國少林寺·塔林卷》廣泛收集曆史文獻資料,旁征博引,用深入現場、實地勘查取的第一手資料,實物考察結合曆史文獻,科學分析,排列對比,求實考證,終于初步弄清了少林寺塔林的曆史與現狀。本卷從建造時代,建築材料、塔體形製、塔身高度、塔的平面、塔檐層數、塔刹狀況、塔額塔銘、砌築手法、塔基塔座、塔門朝向、塔心室與實心塔等十多個方面進行了分析研究,使塔林內的230座墓塔和塔林附近16座屬于少林寺的佛塔、墓塔長期未能弄清的問題首次得到了解決。
叁、碑刻卷
少林寺碑刻數量繁多,它廣布于寺院,初祖庵、塔林、二祖庵等處,尤以寺院碑林、碑廊和塔林最爲集中。少林碑刻曆經滄桑,雖有一部分毀于兵火,但保留下來的碑刻在嵩山仍是首屈一指的,在全國也不多見。目前,少林寺現存碑刻共有540余品,橫跨南北朝、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民國及現代,爲曆代所稱贊。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雲遊至此,也不禁發出“碑刻散布,目不暇接”的感歎。少林寺的碑刻,內容十分豐富。舉凡禅宗淵源、帝王禦書、功德記事、官府文告、造像圖贊、書畫藝術、詩詞曲賦等,林林總總,品類齊全。少林寺碑刻形製多樣,有造像,如《比丘洪寶造像銘》、《董洪達造像銘》、《董醜造像銘》等;有碑碣,如《皇唐嵩嶽少林寺碑》、《裕公之碑》、《小山禅師行實碑》等;有塔額,如《崇公禅師塔》、《端禅師塔》等;有塔銘,如《端禅師塔銘》、《照公和尚塔銘》、《月舟和尚壽塔記》等;有畫像,如《達摩一葦渡江圖》、《觀音大士像》、《叁教聖像》等;有經幢,如《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幢》等;有摩崖,如《題達摩面壁》等。它們所反映的曆史事件、寺院興衰、禅宗製度、武術傳播、高僧功德、旅遊狀況,都表現了少林寺燦爛的文化,體現了中華古老的文明。
《中國少林寺·碑刻卷》收錄具有代表性的碑刻、塔額,按朝代順序編排,琳琅滿目,美不勝收。碑刻中涉及到中國有影響的皇帝如唐太宗文皇帝禦書碑,大唐天後禦製詩書碑,梁武帝達摩大師碑,元高祖、太宗、世祖、成宗的元聖旨碑,康熙的賜額少林寺和乾隆宿少林書少林詩碑。涉及到中國曆代大書法家的如黃庭堅的“達摩頌”碑,米芾的“第一山”碑,趙孟的“裕公”碑,董其昌的“道公”碑,張欽的“千崖萬壑”碑。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照公和尚塔銘》、《息庵禅師道行之碑》出自日本高僧邵元之手。邵元是日本國越前人,于元泰定四年來到中國,曾相繼出任少林寺書記、首座,堪稱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和爲貴”的佳話。
“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少林寺和中華書局聯合推出的叁卷本《中國少林寺》,是第一次向世人全面展示禅宗祖庭少林寺的文化珍粹,稱得上是一部體大思精、深入淺出、圖文並茂、雅俗共賞的大型文物畫冊,但願人們從中能夠領略到禅宗文化的博大精深,少林古刹的永恒魅力,曆代高僧的無量德。
最後,請允許我再次向今天到會的諸位朋友表示深深的敬意,真誠的歡迎到少林寺做客。
謝謝大家!
阿彌陀佛!
2003年5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