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少林寺同戒錄序

  少林寺同戒錄序

  ◎釋永信  

  嵩山少林寺創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它地處中國中原腹地,交通發達,與都城洛陽隔山相望。孝文帝爲了安置他所敬仰的印度高僧跋陀,在嵩山少室山北麓敕建少林寺。跋陀有兩位高徒,一爲慧光,律學巨匠;一爲僧稠,被跋陀譽爲“蔥嶺以東,禅學之最”。

  永平元年(公元508年),印度高僧勒拿摩提和菩提流支先後來到少林寺,開辟譯場,在少林寺西臺舍利塔後建翻經堂,由慧光助譯,共同翻譯印度世親菩薩《十地經論》,曆經叁年完成。《十地經論》翻出後,慧光在少林寺弘揚師說,內容包括《四分律》。慧光弟子主要有法上、道憑、昙衍、道雲、道晖、昙隱等。

  法上(公元495-580年),青年之時“夏聽少林,秋還漳岸”,講習《十地》、《地持》、《楞伽》、《涅槃》等,並著有文疏,時人贊曰:“京師極望,道場法上。”

  道憑(公元488-559年),定慧雙修,初于少林寺攝心坐夏,遂聽光師戒本。又學各種大乘經論,經十年磨練,終成正果。《地論》、《華嚴》、《涅槃》、《四分》皆覽卷便講,衆稱譽雲雲:“憑師法,相上公,文名一代希寶”。

  昙衍(公元503-581年),洲沙門,自齊、鄭、燕、趙,皆履弘化。衍弟子有靈幹。靈幹(公元535-612年),年十歲,投師京衍,十八歲即複講《華嚴》、《十地》。周武滅法居家,隋複佛法,于少林寺安置。

  道雲“早依師禀,奉光師遺令專弘律部,造疏九卷,爲衆所先。成匠極多,流行彌遠。”道雲實系光師的四分律首席弟子。

  道晖“連衡雲席,情智傲岸不守方隅。製有四分律疏,較道雲之疏爲略,計七卷。時傳諺語說:雲公頭,公尾,洪理中間著。”是說叁人各有所重。

  昙隱“少以誦習群經爲業,歸宗道覆聽律,後從光師更采精要,遂爲光師之大弟子也。行化于京、燕、趙等地,著有鈔本四卷”。

  法上弟子有慧遠。慧遠(公元523-592年),十叁歲出家,年滿進具依上統,光師十大弟子並爲證戒,時以爲聲榮至極者。又隨隱律師聽習《四分》,七夏在創講《十地》。慧遠于東京大寺安置,東京大寺即少林寺。開皇七年,文帝召六大德入關,遠即其一也,居西京淨影寺,名震海內。所著有《地持疏》五卷,《十地疏》十卷,《華嚴疏》七卷,《涅疏》十卷,《維摩》、《勝》、《壽觀》、《溫室》等,又撰《大乘義章》十四卷等。

  道憑弟子有靈裕。靈裕(公元518-605年),年始弱冠即投下光律師,會光師已世七日,遂投憑師聽《十地》。二十二歲進具後遊學下,學《四分》于隱公,後依憑師法席,晝夜不舍。自此專業《華嚴》、《涅槃》、《地論》、律部,皆博尋舊解穿鑿新異。又從安、遊、榮叁師聽雜心,、林二師學成實論,聲譽卓著。隋開皇十一年,文帝裕進京欲立爲國統,裕堅辭獲免。靈裕一生所學博雜,著述種類繁多。然其《地論》、《華嚴》、《涅槃》、《四分》等學說,均從憑師處完全地繼承了下來。著有《十地疏》四卷,《華嚴疏》及《旨歸》合九卷,

  《涅疏》六卷,《四分律疏》五卷,還有其他各類大小經論雜集等近百卷。

  道雲弟子有洪遵和道洪。洪遵(公元530-608年),約東魏末至少林寺,依道雲學律。又至下隨道聽習《四分》,成績斐然。後至山林學調心法,即禅定也,十年方歸律宗。以遵學聲高舉,策受爲斷事沙門。周滅法時,隱于白鹿岩。初複法即被舉住少林。隋開皇七年,與五大德同被召入京,十一年與天僧共譯文,十六年複請爲講律衆主。道洪“據相州紹通雲,容止沈正,宣解有儀。學門七百程弘量,故諸經論之士欲導世者,皆停洪席,觀其風略采爲軌”。

  洪遵弟子有洪淵,弘律于幽、冀之地。洪淵弟子有法砺(569-635),法砺初投靈裕法師爲弟子,受具後從靜洪律師咨學《四分》,又從恒州洪淵聽集大義兩載,後又往江南尋訪《十誦》,未得師資而返回邺下,隨緣開導,直至唐初,與慧休法師合著《四分疏》3卷, 《羯磨疏》3卷。

  道洪弟子有智首(559—627),智首初投相州雲門寺稠師之高徒曼禅師出家。

  22歲聽道洪律師席,七百同侶,首系佼佼者。未至而立之年,頻開律府,道振雄伯之靈裕法師,亦親下筵席,榮耀共美。首以每日弘法之余暇,計4年時間,重新考訂叁藏,其與詞旨與律相關者,並校勘其前失,著五部區分鈔21卷。以律知名唐世者,多出智首門下。其弟子知名者,唐律宗南山之開山者道宣也。

  《四分》一宗之確立,實始于慧光。

  《四分》在少林寺內傳承有緒。少林早期禅學以《四分》爲先,先導之以戒行、律學,然後學之以經論。少林弟子沿此雙軌並進,成果累累。至初唐,根基已固,律宗開山,水到渠成。唐長安四年(704),義淨自印度取經回國,至少林寺結戒壇,蓋源于少林寺悠久的律學傳統。

  今欣逢盛世,戒壇重光。有感于祖庭道場複興,故不煩數典,以示不忘祖澤。

  爲使正法久住,叁寶興隆,盡自己僧伽本份,修殿築壇,申請傳戒。經中國佛教協會同意,在少林寺及商丘觀音寺傳授叁壇大戒,對前來求成的僧尼,進行嚴格考核,實施如法如律的授戒儀式。惟願前來受戒的戒子得如來潔淨戒體,嚴持淨戒,恪守六合,修心聖道,成就道業。又能以廣度天下蒼生爲己任,學習佛陀及祖師們的智慧和慈悲,爲淨化人心,構建和諧社會,維護世界和平盡心盡力。感謝叁師七尊證、開堂、陪堂,及諸引禮師,爲嚴淨毗尼,利樂有情,續佛慧命,紹隆佛種,發心奉獻。祝諸戒子早證菩提,成無上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