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把少林功夫列爲國家跨文化交流重點項目的建議
釋永信代表在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的建議案
隨著中國經濟的崛起,加快提高國家軟實力已經成爲一項國家戰略,其中跨文化交流不僅成爲實現這一戰略目標的重要內容,更是實現這一戰略目標的有效途徑和手段。但是目前我國開展跨文化交流的最大瓶頸是缺少能被世界不同國家和地區、不同民族和信仰廣泛認知和接受的文化項目。
目前,中國在國際上影響較大的跨文化交流項目,主要是以政府導向爲主,以孔子爲品牌,推廣漢語語言文化的孔子學院項目;以民間自發組織爲輔。其中作爲民間文化交流項目的少林功夫,在近年來的國際交往中,表現得較爲活躍,爲增進人類社會的和諧作出了貢獻,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少林功夫之所以能成爲跨文化交流的一個重要內容和紐帶,總結其成功經驗,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1.少林功夫中具有西方人能理解和接受的文化元素。所謂“天下功夫出少林”,“少林功夫甲天下”。中華傳統的武術文化,由于“肢體語言”易于理解和學習,因此在西方也具有廣泛的認知基礎。據初步測算,海外少林功夫演練者和少林功夫迷超過千萬人。這也是具有少林功夫元素的好萊塢大片《功夫熊貓》之所以風靡全球的原因所在。
2.少林功夫作爲一個文化産品,具有可持續發展的基礎。目前政府主推的一些跨文化交流項目,由于在商業上缺少可持續發展的機製,因此發展起來耗資巨大,困難重重。而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美國和歐洲很多國家,都紛紛自發成立少林功夫中心。這些中心從開始的收徒教授少林功夫,發展到學習中國書畫、學習中國語言文字,最終發展爲崇尚中國禅學的生活方式,形成了一個系列文化産品和自我運營、自我發展的經營機製。目前國內還很少具有良性發展的跨文化交流産品。
3.少林功夫作爲一個具有信仰內涵的文化産品,滿足了當今世界信仰缺失的現實需求。少林功夫背後是在當前經濟危機、環境惡化的生存背景下,人們需要精神的寄托,心靈的感悟。具有深厚的中華傳統禅宗文化內涵的少林功夫,能夠在其特定的層面,滿足社會需求。
針對國家提高軟實力的戰略目標,擴大對外文化交流的曆史機遇,充分發揮少林功夫(chinese Kung Fu)作爲中國傳統的文化符號和世界知名品牌在跨文化交流的重要作用,特提出以下四條建議:
一、將“少林功夫”列爲我國跨文化交流的國家重點項目
建議將“少林功夫”列爲和孔子學院類似的文化項目,由統戰部、文化部、宗教局等指導協調,在資金、政策、機製上給予大力扶持,最終把少林功夫打造成體現人類和諧思想、被世界人民廣爲喜愛和接受、能在海外落地生根的具有國際影響力的世界級品牌。
二、盡快恢複少林寺曆史建築規模
隨著國際文化交流的日益擴大,少林寺已經成爲非常國際化對外的文化交流平臺。但是由于空間狹小,接待能力已經遠遠不能適應國際文化交往的需求;同時,僧人居住條件也很緊張,沒有舉辦大型法事活動的文化空間,這與我們的大國地位和世界上對禅宗祖庭的認知極不相稱。因此,建議加快落實1962年和1980年登封政府有關部門在《關于少林寺有關問題的規定》中表明的用地規模:少林寺的寺區範圍爲東至半載甸,西至塔林(龍潭溝),南至少室山,北至五乳峰。常住院邊界爲以寺院中軸線爲基點,向東六十米,向西六十叁米,(包括牆外叁米路),南至河,北至寺後山坡大柏樹。
叁、建立少林寺出訪綠色通道
近年來,少林寺的國際文化交流活動日益頻繁,出訪工作不斷增加。而少林寺出訪活動由于受相關規定約束,每一次出訪在審批手續上,都要通過相關部門蓋30多個公章才能成行,不能適應目前國際交往活動的時間要求,也不利于國際社會對我國宗教政策的理解。建議簡化少林寺的出訪手續審批層級,開辦綠色通道,對少林寺國外出訪事宜,形成一級審批、相關部門備案的機製。
四、加強少林寺及少林品牌在全球範圍的保護
少林寺及少林品牌是少林寺傳承1500年形成的無形資産,單靠少林寺傳承人的努力和少林寺現有的經濟能力,已無法應對全球化時代對知識産權保護的投入。目前日本少林拳法聯盟有計劃的在全球範圍內搶注少林寺及少林商標,海外其他國家搶注行爲也很普遍,製約了少林功夫在海外的有序發展。爲此,建議將少林寺及少林品牌保護作爲國家知識産權戰略的一個課題,提供政策扶持、法律援助、經濟支持。
以上建議請予批複。
全國人大代表 釋永信
200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