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禅
◎釋永信
幸福是什麼?每每提到這個問題,不同的人都會有種種不同的答案。莘莘學子金榜題名,兩情相悅終成眷屬,人生事業一帆風順……我們可能會因爲一些物質的滿足而生起短暫的快樂,可能會接受別人的贊賞或肯定得到一時的欣然,但這些讓我們愉悅的東西轉瞬即逝,是真正的幸福嗎?幸福一定要依靠外在的事物才能讓我們感知得到嗎?其實不然。幸福其實是一種境界,是我們內心自然生起的一種喜悅,不會隨著外在環境的變遷而有所增減。這樣的幸福才能持久,這樣的幸福才是我們每個人真正渴望擁有的。
在佛家中,我們追求“禅悅”。這種禅悅是我們不向外求、反觀自性而得到的。也就是說,這種幸福的喜悅感是我們自己給自己的。禅即是“靜慮”或“思維修”,是明心見性、開悟成佛的一種修持方法。禅是放下,是無住,是開啓幸福大門的鑰匙。禅,處處可修,不受時間地點的限製,很方便,如同我們感知幸福一樣隨時隨處可得。禅,從日常生活中去修證,行住坐臥皆是禅,如同我們體味幸福一樣,一個微笑、一次善舉皆可感受。
那麼,如何才能讓“幸福禅”圓滿我們的人生呢?那就是以禅修爲核心,以戒、定、慧“叁學”爲基礎,反觀我們的自性,對我們生起的每一絲細小的念頭加以察覺,用佛法的智慧調伏我們內心的妄想與煩惱,最終獲得精神上的自由和喜悅。讓我們活在當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找到自己的心,安住好我們那顆心,用心去感受那份平靜而又真實的幸福,感受幸福其實離我們很近。有一個幸福的人生,才會有一個幸福的家庭;有千千萬萬個幸福的家庭,才能彙成一個幸福的社會。這種由內而外産生的幸福,讓我們每個人都能感受到禅的深妙,感受到生活的喜悅。
趙樸老在《寬心謠》中寫道:“日出東海落西山,喜也一天,憂也一天;恩恩怨怨隨風卷,天也無邊,地也無邊;茫茫四海人無數,早也忙碌,晚也忙碌;人生似鳥同林宿,退也一步,進也一步;功祿財氣順自然,來也罷了,去也罷了;爲人處世眼界寬,高也和善,低也和善;遇事不鑽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我們若能做到這些,則心自寬闊、氣自順暢。這首《寬心謠》裏面,就飽含著“幸福禅”的韻味。我們爲人處世、接人待物,不可有功高我慢之心;我們參學修行,不可有懈怠自大之意。如是,則幸福如影相隨。
世間的“財”、“色”、“名”、“食”、“睡”這“五欲”也許能給我們帶來短暫的快樂,但隨之而産生的煩惱也讓我們困惑不已,唯有禅悅帶給我們的幸福才是純粹的幸福、究竟的幸福。
什麼是“幸福禅”?參!
(2011年10月吉日于方丈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