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團訪臺
◎釋永信
1993年6月7日,應臺灣中國文化大學邀請,我帶著20多個僧人訪問臺灣。這是海峽兩岸佛教界隔絕40多年後,第一次交流和訪問。
早在1993年之前,蔣緯國、郝柏村、丁中江等人就邀請我去臺灣。丁中江是我的好朋友,蔣緯國、郝柏村幾位老先生,爲了邀請我去,還專門成立一個學會,取名“中華武道學會”。因爲當時必須以社團的名義才能向大陸有關人士發出邀請。但結果由于種種原因,還是沒有成行。
到了1993年,臺灣的中國文化大學董事長張鏡湖博士向我發出邀請。他所在的中國文化大學,是臺灣最大的一家民辦大學,大陸第一位學者到臺灣訪問,就是張鏡湖博士邀請的。1993年,由于兩岸宗教交流還不開放,我是以學者的身份辦理手續的。
大陸第一個宗教代表團訪問臺灣,成了家喻戶曉的事。我們首先在臺灣請了十大高僧,做了一場祈福法會,爲兩岸人民福祉祈願。我們的功夫表演,效果非常好,很是風光。在臺灣的一個月,我們幾乎天天上報紙,天天上電視。
93歲的俞大維說:“你們早應該到臺灣來了,全臺1000多萬佛教徒都盼著你們來呢!你們這一來,臺灣的佛教徒最少再增加100萬。”
78歲的蔣緯國風趣地說:“天天盼、夜夜盼,希望你們來臺灣,今天總算見面了。我幼年8歲的時候,曾經隨父學習少林武術,可以說,我在幾十年以前就是一位少林寺弟子了。”
郝柏村在有100多人出席的宴會上致辭時說:“我非常歡迎你們到臺灣來看看,希望你們演出順利,表演成功,旅途愉快。”
何志浩50年前曾經隨蔣介石遊過少林寺,說起當年的經曆,仍然是曆曆在目。他對我說,當年隨蔣介石去少林寺,在方丈室前看了武術表演,武僧的水平很高,但少林寺只有被燒過的幾間破房子,所以,蔣介石說石友叁這個人:“活著被人罵,死了也遺臭萬年。”
去臺灣,我作爲團長是個焦點,我的徒弟釋小龍也因爲這次成功出訪成爲童星。
當年的臺灣之行,不僅因爲是兩岸宗教界的第一次交流,困難不少,而且因爲兩岸特殊關系的處理,對我這樣一個才20多歲的團長,也是一個考驗。
臺灣之行,不僅開展了兩岸的宗教交流,舉辦了系列的佛事活動,進行了少林功夫的表演,還使我感悟到少林文化與外界的一種聯系。
臺灣媒體報道這次訪問,說就此“打開了兩岸宗教交流40年的僵局,開創了這方面兩岸交流的先河”。當時不僅兩岸媒體報道,全世界的媒體都在報道這個事情:大陸第一個宗教代表團到了臺灣……
此後,來少林寺參觀訪問的臺灣佛教界人士和民衆一直絡繹不絕。兩岸佛教界互動互訪,成了兩岸文化交流中最爲活躍的一個領域:2002年,西安法門寺佛指舍利赴臺供奉,2009年舉辦“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等等。
回到大陸,我們特向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先生彙報,他聽了也很高興。因爲臺灣之行效果很好,國臺辦批示表揚少林寺;同時正巧趕上1993年佛教協會換屆,籍此原因,我當選爲中國佛協理事。當年,我2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