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幸福婚姻經典輯要(海濤法師選輯)

  幸福婚姻經典輯要

  海濤法師選輯

  《長阿含.世記經》摘錄

  《大樓炭經》摘錄

  《中阿含.梵志品.婆羅婆堂經》摘錄

  《中阿含.哺利多經》摘錄

  《增壹阿含經》摘錄

  《佛說屍迦羅越六方禮經》摘錄

  《佛說善生子經》摘錄

  《中阿含.善生經》摘錄

  《六度集經》之四十五“童子本生”

  《玉耶女經》

  《佛說五無反複經》

  《大寶積經.郁伽長者會》摘錄

  《大寶積經,菩薩藏會》摘錄

  《佛說夫婦經》

  《法句譬喻經》摘錄

  《菩薩本行經》摘錄

  《賢愚經.貧人夫婦疊施得現報品》

  《賢愚經.降六師品》摘錄

  《雜寶藏經.長者夫婦造作浮圖生天緣》

  《雜寶藏經.長者夫婦信敬禮佛生天緣》

  《雜寶藏經.罽夷羅夫婦自賣設會現獲報緣》

  《雜譬喻經.迦葉本生因緣事》摘錄

  《道行般若經》摘錄

  《出曜經》摘錄

  《大方廣佛華嚴經》摘錄

  《大方廣佛華嚴經》摘錄

  《佛說大方廣善巧方便經》摘錄

  《佛說長者子懊惱叁處經》摘錄

  《佛說分別善惡所起經》摘錄

  《佛說罪福報應經》摘錄

  《正法念處經》摘錄

  《優填王經》摘錄

  《優婆塞戒經》摘錄

  《佛說菩薩內戒經》摘錄

  《般泥洹經》摘錄

  《孝子經》摘錄

  《四十二經》摘錄

  《五大虛空藏菩薩速疾大神驗秘密式經》摘錄

  《摩醯首羅大自在天王神通化生伎藝天女念誦法》摘錄

  《法宛珠林》摘錄

  《勸發菩提心集》摘錄

  

  《長阿含.世記經》摘錄

  閻浮提人以金銀、珍寶、谷帛、奴仆治生販賣,以自生活;拘耶尼人以牛羊、珠寶市易生活;弗于逮人以谷帛、珠玑市易自活;郁單曰人無有市易治生自活。

  閻浮提人有婚姻往來、男娶女嫁;拘耶尼人、弗于逮人亦有婚姻、男娶女嫁;郁單曰人無有婚姻、男女嫁娶;龍、金翅鳥、阿須倫亦有婚姻、男女嫁娶;四天王、忉利大,乃至他化自在天,亦有婚姻、男娶女嫁。自上諸天無複男女。

  閻浮提人男女交會,身身相觸以成陰陽;拘耶尼、弗于逮、郁單曰人,亦身身相觸以成陰陽;龍、金翅鳥,亦身身相觸以成陰陽;阿須倫身身相近,以氣成陰陽;四天王、忉利天亦複如是。焰摩天相近以成陰陽,兜率天執手成陰陽,化自在天熟視成陰陽,他化自在天暫視成陰陽。自上諸天無複淫欲。

  《大樓炭經》摘錄

  閻浮利天下人,以金銀、珍寶、米谷、錢財、生口,市買價販;俱耶尼天下人,以牛馬、米谷、珠玉作市販賣;弗于逮天下人,以金銀、珍寶、米谷、錢財、生口,市買價販;郁單曰天下人,無市買價販,諸天亦爾。

  閻浮利天下,有男女婚姻之事。俱耶尼、弗于逮天下人,亦有男女婚姻之事。郁單曰天下人,無婚姻之事—若男子起淫劮意向女人時,相視便度道去,男子在前,女人在後,有樹曲合如交露;北方天下人,在其中止,男女各異處,便共往至其樹下,若樹低蔭覆其人上,便其交通;樹不覆人上者,不行交通之事,各自別去。龍及金翅鳥,有男子女人婚姻之事;阿須倫亦有男女婚姻之事。從是以上,無有婚姻之事。

  閻浮利天下人,男女共居止交通。俱耶尼、弗于逮、郁單曰天下人,男女行陰陽之事。龍及金翅鳥男女,亦有陰陽之事。諸阿須倫男女,亦行陰陽之事。四天王天上人男女,亦行陰陽之事。忉利天上人男女,以風爲陰陽之事。焰天人男女,以相近成陰陽之事。兜率天人男女,相牽手便成陰陽。無貢高天人男女,相視便成陰陽。他化自轉天人,念淫欲使成陰陽。從是以上離于欲。

  《中阿含.梵志品.婆機婆堂經》摘錄

  世尊告曰:“婆私吒!彼諸梵志所說至惡,極自無賴。所以者何?謂彼愚癡,不善曉解,不識良田,不能自知,作如是說:“我等梵志,是梵天子,從彼口生,梵梵所化。”所以者何?婆私吒!我此無上明、行、作證,不說生勝,不說種姓,不說憍慢,彼可我意不可我意,因坐因水所學經書。婆私吒!若有婚姻者,彼應說生,應說種姓,應說憍慢,彼可我意,不可我意,因坐因水所學經書。

  婆私吒!若有計生、計姓、計慢者,彼極遠離于我無上明、行、作證。婆私吒!說生、說姓、說慢、彼可我意,不可我意,因坐困水,所學經書者,于我無上明、行、作證別。

  複次,婆私吒!謂有叁種,令非一切人人共诤,雜善不善法,彼則爲聖所稱不稱。雲何爲叁?刹利種、梵志種、居士種。婆私吒!于意雲何?刹利殺生、不與取、行邪淫、妄言乃至邪見,居士亦然,非梵志耶!”

  《中阿含.哺利多經》摘錄

  多聞聖弟子,雲何依離邪淫斷邪淫?

  多聞聖弟子作是思椎:“邪淫者亦受惡報。現世及後世,若我邪淫者,便當自害,亦誣謗他;天及諸智梵行者,道說我戒,諸方悉當聞我惡名;身壞命終,必至他處,生地獄中;如是邪淫者受此惡報。現世及後世,我今甯可做離邪淫斷邪淫耶!便依離邪淫斷邪淫。”

  《增一阿含經》摘錄

  聞如是:一時,佛在羅閱城迦蘭陀竹園所,與大比丘衆五百人俱。

  爾時,羅閱城中有梵志,名曰施羅,倘知諸術,外道異學,經籍所記天文、地理,靡不貫練;又複教授五百梵志童子。又彼城中有異學之士,名曰翅甯,多有所知,爲頻毗婆羅王所見愛敬,隨時供養,給與梵志所須之施。

  間。是時,翅甯梵志興此念:“如來名號甚爲難聞!今我欲往問訊,親近禮敬。”

  爾時,如來名稱遠布,如來、至真、等正覺、明行成爲、善逝、世間解、無上士、道法禦、天人師、號佛、衆祐,度人無量,出現世間。是時,翅甯梵志便往佛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

  爾時,梵志白世尊言:“沙門瞿雲!爲姓何等?”佛告梵志:“吾姓刹利。”梵志問曰:“諸婆羅門各有此論:“吾姓最豪,無有出者。”或言:“姓白”;或言“姓黑。”婆羅門自稱言:“梵天所生。”今沙門瞿昙!欲何等論說?”

  佛告之曰:“梵志當知!其有婚姻嫁娶,便當求豪貴之姓,然我正法之中無有高下、是非之名姓也。”

  梵志複自言:“雲何瞿昙!生處清淨,然後法得清淨?”

  佛告梵志:“汝用法清淨,生處清淨爲乎?”

  梵志又曰:“諸婆羅門各興此論:“吾姓最豪,無有出者。”或言:“姓白。”或言:“姓黑。”婆羅門自稱言:“梵天所生。””

  佛告梵志:“若當刹利女出適婆羅門家,設生男兒者,當從何姓?”

  梵志報曰:“彼當言婆羅門種。所以然者,由父遺形故,得有此兒。”

  佛吉梵志:“若複婆羅門女出適刹利家,生男兒者,彼當從何姓?”

  梵志報曰:“彼人當是刹利種。所以然者,由父遺形故,得有此兒。”

  佛告梵志:“熟自思椎,然後報吾。汝今所說,前與後皆不相應。雲何梵志!設驢從馬後生駒者,當言是馬?爲是驢也?”

  梵志報曰:“如此之類當言驢馬。所以然者,由驢遺形故,得此駒也。”

  佛告梵志:“汝熟思椎,然後報吾。汝今所說前後不相應。汝前所說刹利女出適婆羅門家,若生兒者,便言婆羅門種,今驢逐馬生駒者,便言驢馬,將不違前語乎?設複梵志!若馬逐驢生駒者,名之雲何?”

  梵志報曰:“當名爲馬驢。”

  佛告之曰:“雲何梵志:馬驢、驢馬豈複有異乎?若複有人言寶一解,複有人言一斛寶,此二義豈有異乎?”

  梵志報曰:“此是一義。所以然者,寶一、一寶此義不異也。”

  佛告梵志:“雲何馬驢、驢馬此非一義乎?”

  梵志報曰:“今沙門瞿昙!雖有斯言,然婆羅門自稱言:“吾姓最豪,無有出者。””

  佛告梵志:“汝先稱譽其母,後複歎說其父。若複父亦是婆羅門種,母亦是婆羅門種,後生二兒;彼時其中一兒,多諸技術,無事不覽,第二子者了無所知;是時,父母爲敬待何者?爲當敬待有智者?爲當敬待無所知者?”

  梵志報曰:“其父母應當敬待高德聰明者,不應敬待無有智者。所以然者?今此一子無事不了,無事不閑,正應敬待此子,不應敬待無智之子。”

  佛告梵志:“若彼二子,一聰明者,便複興意作殺、盜、淫泆十惡之法;彼一子不聰明者,守護身、口、意行,十善之法一無所犯。彼父母應當敬待何者?”

  梵志報曰:“彼父母應當敬待行十善之子,彼行不善之人複敬待爲?”

  佛告梵志:“汝先歎其多聞,後歎其戒。雲何梵志!若複有二子,一子父專正,母不專正;一子父不專正,母專正。彼子若母正、父不正者,無事不閑,博知經術。第二子父正、母不正者,既不博學,但持十善。然其父母應敬待何者?爲當敬待母淨父不淨者?爲當敬待父淨母不淨者?”

  梵志報曰:“應當敬待母淨之子。所以然者,由知經書,博諸伎術故,所謂第二子父淨母不淨,雖複持戒而無智慧,竟何所至?有聞則有戒。”

  佛告梵志:“汝前歎說父淨,不歎說母淨;今複歎說母淨,不歎說父淨;先歎聞德,後歎禁戒;複歎說戒,後方說聞。雲何梵志!若彼二梵志子,其中一子多聞博學,兼持十善;其第二子既有智慧,兼行十惡。彼父母應當敬待何者?”

  梵志報曰:“應當敬父淨、母不淨之子。所以然者,由其博覽諸經,曉諸技術,由父淨生得此子,兼行十善,無所觸犯,一切具足諸德本故。”

  佛告之曰:“汝本說其姓,後說其聞,不說其姓;後複說戒,不說聞;後複說其聞,不說其戒。汝今歎說父母聞、戒,豈不違前言乎?”

  梵志白佛言:“沙門瞿昙雖有斯言,然婆羅門自稱言:“我姓最豪貴,無有出者。””

  世尊告曰:“諸有嫁娶之處則論姓,然我法中無有此義。汝頗聞邊國遠邦及余邊地人乎?”

  梵志報曰:“唯然!聞之,有此諸人。”

  世尊告曰:“彼土人民有二種之姓。雲何爲二?一者人,二者奴。此二姓亦複不定。”

  又問:“雲何不定?”

  世尊告曰:“或作人,後作奴;或作奴,後作人。然衆生之類,盡同一類而無若幹。若複梵志!天地敗毀,世間皆空,是時山河、石壁、草木之徒,皆悉燒盡,人亦命終。若天地還欲成時,未有日月年歲之限。爾時,光音天來至此間;…

《幸福婚姻經典輯要(海濤法師選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