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真學佛者,叁年之內,你的家庭是佛化家庭。
南無阿彌陀佛!
我們就事相上來說,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這個僧團裏面,僧團現在叫學校,釋迦牟尼佛他是主,這是老師;他的學生,經上記載的,這有成就的,沒有成就的不說了,一千二百五十五人,世尊的常隨弟子,那是伴。這些人裏面,大多數德行、學問都能夠代替老師弘法利生,所以他們也經常被邀請。佛同意,有時候佛還派遣他們到四方去教學,可是每年夏安居叁個月,都召回來跟佛再住在一起。夏安居是什麼?再教育,我們現在叫進修教育,年年再進修教育提升自己,很好的製度。每個同學派的地方不一樣,他可以把九個月在外面教學這些經驗跟同學們交流、分享,幫助自己提升,也幫助大家都提升。遇到一些困難問題,請佛陀指導。現在我們的社會,像大公司的員工進修教育很多,因爲科學技術日新月異,他們每隔二、叁個月都要辦個班。這種進修教育,你看看叁千年前佛門裏面就做到了,非常好,自行化他,方方面面都顧到了。
在家庭,如果你這一個家庭裏面,現在人數不拘多少,你學佛了,在中國是大乘,每個人都發了這個願,但是不一定是從心裏發的。四弘誓願的偈子都念過,「衆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你做了沒有?你是在家學佛,你學佛了,首先度什麼人?首先度自己家人,一家不能夠度,你怎麼能度衆生?哪有這種道理?你學佛了,至少在叁年之內,你的家庭是佛化家庭,你是真學佛了。爲什麼以叁年?這都有典故的,在中國古時候,舜王感化他一家,叁年。你的一家感化了,你的鄰裏、鄰居、鄉黨全都被你感化了。爲什麼有這麼大的力量?沒有別的,自己做到了。你自己一個人做到,天天做好樣子給家人看,家人對你學佛,他不懂佛法,起初一定是不以爲然,對你有些不滿意,你全能夠包容,你的心態表現比過去好,愈來愈好,你就能感動家人。過去一切不好的這些煩惱習氣全都改了,你變成最完美的人,變成所有人都對你尊敬、都對你愛戴,你成功了,你感化了。
怎麼做法?實在講很簡單,《弟子規》百分之百落實就行了。我們在湯池做的實驗,多少時間?我不做這個實驗不知道,總感覺得好困難,通過這個實驗才曉得不難。我們招收這批老師,要求他落實《弟子規》,我們給他四個月的時間。這批老師都有教學的經驗,他們是幼兒園的老師、小學老師、初中老師。我們招來之後,把我們的想法、看法、我們想要做的目標告訴他們,大家有志一同,就是古人所說的「爲古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我們有這麼一個共同的願望才能夠舍己爲人,一定把它做到,四個月。沒想到他兩個月就做到,我非常感謝這些老師,不容易,兩個月做到。做到之後就可以下鄉去教,我們用這個鎮十二個村莊來做實驗,這裏面的居民四萬八千人,男女老少各行各業一起教,分頭到每個村莊去教,到每個農民家裏去教。怎麼教法?不是教他念《弟子規》,不是把《弟子規》講給他聽,不是的。是我們自己學了《弟子規》,走到了人家看到老人,是我們的父母,我要怎樣孝順我父母;看到小孩,這是我的子弟,我要怎樣做樣子給他看。不到叁個月,感動了,這個小鎮的風氣完全改觀,做成功了,讓我們非常感歎,人怎麼是這麼好教的!使我們更深深的認知《叁字經》上頭一句話,「人之初,性本善」,從哪裏看出來?從我們教學上看出來了。我們用了五個月的時間,成績卓著,我們跟這批老師無量的歡喜,想不到!原來我們訂的目標是兩年到叁年,希望能看到這個成果,沒有想到五個月;五個月,教學才叁個月,老師的培訓兩個月。這就是「以一身爲主,一切身爲伴」。我們承祖宗之德、叁寶威神,我們的成績做出來了,想到聯合國去發表、去介紹。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總部來找我,這次找我的確是我們想像不到的,找我在聯合國總部主辦一個活動,你看這個機會多好!我們主辦,我們就有權把湯池的成績做詳細的報告,介紹給全世界,做得非常成功。感動了教科文組織一百九十二個國家的代表,聽到這麼一樁事情非常新鮮、非常歡喜,都發心想到湯池來親自考察,來看看,把和諧社會、和諧世界的信心點燃了。過去幾十年當中,雖然在研究、討論「消弭沖突,促進社會安定、世界和平」,沒有辦法做到,沖突年年上升,災難年年在擴大,所以對于和平,信心失掉了,湯池這個實驗是把大家的信心再點燃。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自己真的以一身爲主,他就能帶動一個團體、一個社團,會做出典型,會做出模範。早年我們常常想,我們個人學佛要做學佛人的好樣子,道場要做道場的好樣子;家庭有一個人學佛,要做學佛家庭的好樣子;你經商開個公司,你是老板,你學佛了,你把佛法落實在這個公司,會給一切行業做一個好榜樣。做得到!不是做不到。現在把公司落實中國儒釋道叁個根的教育,胡小林居士在做,我們相信他會做得成功,爲什麼?他真的理解,如果理解不夠透徹就很難做到。爲什麼我們今天做不到?我們了解不夠,雖然天天聽經,經裏面講的什麼不知道,當然不能落實在生活當中。真的聽懂了,真的聽明白了,這裏頭生法喜。佛法裏面講法喜充滿,孔夫子說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什麼力量在推動他?樂在推動他,法喜在推動他。如果我們學佛得不到法喜,學中國傳統東西得不到喜悅,那是你沒有入門,真的沒有入門。入門決定有孔顔之樂,孔子、顔回那種人生的樂趣,學佛一定有佛菩薩的法喜充滿,心地清涼自在,他生智慧不生煩惱。學佛有沒有成就,要從這個地方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