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神足
爲叁十七道品中次于四念處、四正勤之第叁行法。又作四如意分、四如意足。系由欲求(欲)、心念(心)、精進(勤)、觀照(觀)四法之力,引發種種神用而産生之叁摩地(定)。
(一)欲叁摩地斷行成就神足,由想達到神通之意欲力發起之禅定。又作欲叁摩地勝行成就神足、欲定滅行成就修習神足、欲神足、欲如意足。
(二)心叁摩地斷行成就神足,由心念力發起之禅定。又作心叁摩地勝行成就神足、意定滅行成就修習神足、念神足、念如意足。
(叁)勤叁摩地斷行成就神足,由不斷止惡行善力發起之禅定。又作勤叁摩地勝行成就神足、精進定滅行成就修習神足、勤神足、精進神足、精進如意足、進如意足。
(四)觀叁摩地斷行成就神足,由思惟佛理之力發起之禅定。又作觀叁摩地勝行成就神足、思惟定滅行成就修習神足、觀神足、思惟神足、思惟如意足、慧如意足。
據智顗之法界次第初門卷中之下載,于四念處中修實智慧,四正勤中修正精進,如此則慧多定少,今修四種禅定攝心,始能定、慧均等,所願皆得,故稱如意足。又關于神足之釋義,據大毗婆沙論卷一四一載,思求諸所欲願,一切如意,故稱爲神,引發于神,故稱神足。即依欲、勤等力而引發等持,再依止等持而引發種種神用,故稱四神足。此外,據俱舍論卷二十五載,四善根位中,于頂位可修得四神足。
〔雜阿含經卷叁十、卷叁十一、長阿含卷五阇尼沙經、佛般泥洹經卷上、大集法門經卷上、法蘊足論卷四神足品、瑜伽師地論卷二十九、大乘義章卷十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