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學
<一>叁學乃學佛者所必修之戒、定、慧叁學。又作叁勝學,全稱戒定慧叁學。
(一)增戒學,又作戒學、增上戒學。戒可修善,並防止身、口、意所作之惡業。
(二)增心學,又作定學、增意學、增上意學、增上心學。定可攝散澄神、摒除雜念,見性悟道。
(叁)增慧學,又作慧學、增上慧學。慧能顯發本性,斷除煩惱,見諸佛實相。此叁者爲佛教實踐綱領,即由戒生定,由定發慧。故菩薩地持經卷十以六度配叁學,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等四波羅蜜爲戒學,禅波羅蜜爲定學,般若波羅蜜爲慧學。蓋叁學實爲佛道之至要,一切法門盡攝于此,故當精勤修學。叁學若加上解脫與解脫知見,則成所謂「五分法身」。
〔北本大般涅槃經卷十七、本事經卷六、四分律卷五十八、摩诃僧祇律卷二、大乘義章卷十〕(參閱「戒定慧」2908)
<二>就學習之滿、未滿而分有學、無學、非學非無學等叁種之人。據大智度論卷十八、俱舍論卷二十四之解釋:
(一)有學,指四向叁果。「有學智」則指苦法智忍之慧,乃至向阿羅漢第九無礙道中之金剛叁昧慧。「有學法」指無漏有爲的有學之五蘊。
(二)無學,指阿羅漢果。「無學智」則指阿羅漢第九解脫智。「無學法」指無漏有爲的無學之五蘊。
(叁)非學非無學(,指異生(即凡夫)。「非學非無學智」則指幹慧地之不淨、安那般那、欲界系之四念處、暖法、頂法、忍法、世間第一法等。「非學非無學法」指有漏之五蘊及無爲法。
〔雜阿含經卷二十八、中阿含卷叁十福田經、大智度論卷二十二、俱舍論卷四、俱舍論光記卷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