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福田
<一>謂佛、聖人、僧叁種爲敬田;和尚、阿阇黎、父、母等四種爲恩田;救濟病人爲病田,又稱悲田。此八種,皆堪種福,故稱爲“田”。若人能盡力從事此八種,亦猶農人之力田,則獲秋成之利。
(一)佛田,佛,梵語buddha。音譯佛陀,意譯爲覺。謂覺道俱圓,位登極果,世出世間最勝無比。若人能恭敬供養,即能獲一切福,亦能滅一切罪,故稱佛田。
(二)聖人田,謂菩薩、緣覺、聲聞等出離叁界,證悟聖道,具足無量功德智慧。若人能恭敬供養,即獲勝福,故稱聖人田。
(叁)僧田,僧,梵語sam!gha。音譯僧伽,意譯爲和合衆。謂處衆和尚,敬順無诤,是佛弟子。若人能恭敬供養,即獲福利,故稱僧田。(四)和尚田,和尚(梵upa^dhya^ya ),即教授師。謂出家者,因師教誨之力,生長法身,其恩實重。若人能恭敬供養,即獲福利,故稱和尚田。
(五)阇黎田,阇黎,梵語a^ca^rya。音譯阿阇黎,意譯爲正行。以能糾正弟子之行,即教授得戒等師,因依此戒,得生禅定智慧,其恩實重。若人能供養恭敬,即獲福利,故稱阇黎田。
(六)父田,父爲資形之始,有生成之德,自孩提以至成長,教誡育養,其恩罔極。爲人子固當竭力奉養,豈有求福之念?設若心之至、孝之純,則亦自然獲福,故稱父田。
(七)母田,謂母始自懷孕分娩,以至乳哺鞠育,護持長養,愍念劬勞,其恩罔極。爲人子固當竭力奉養,豈有求福之念?設若心之至、孝之純,則亦自然獲福,故稱母田。
(八)病田,謂見人有病,即當念其苦楚,用心救療,給予湯藥,則能獲福,故稱病田。[摩诃摩耶經卷下、梵網經戒本疏卷叁、法苑珠林卷二十一]
<二>梵網經菩薩戒本疏卷五所舉八種福田:
(一)曠路義井,謂于曠遠道路,穿鑿義井,以濟往來渴乏之人,是爲福田。
(二)建造橋梁,謂于通津斷港之處,修造橋梁,用濟往來之人,以免病涉之苦,是爲福田。
(叁)平治險隘,謂道路巇崄之處,則平坦之;窄隘之處,則開辟之。以免往來顛墜之患,是爲福田。
(四)孝養父母,謂父母爲形生之本,教養鞠育,愛念切至,當竭力奉養,順適親意,以報劬勞之恩,是爲福田。
(五)恭敬叁寶,佛法僧叁者,可尊可貴,稱之爲寶。以其具大功德,普濟群生,超登覺岸。故當皈依恭敬,是爲福田。
(六)給事病人,謂病患之人,衆苦集身,實可悲憫。當給施湯藥及所須之物,使其四大調和,身得安樂,是爲福田。
(七)救濟貧窮,謂貧窮之人,所須缺乏,饑餒逼切,無所哀告,當起慈憫之心,隨其所需,皆周給之,是爲福田。
(八)設無遮會,無遮,即周遍之義。謂修設普度大會,使一切沈魂滯魄,悉仗叁寶慈力,皆得脫離苦趣,而獲超升善道,是爲福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