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花、果、燃燈、香有何意義?
作者:韋琪
在佛案前,一般都供以花、果,並燃點燈、香。究竟其中有什麼意義呢?是不是用來裝飾?抑或是給佛菩薩聞的,吃的呢?
在佛案前供花、果、燈、香,其實都具有教育的意義。並非一般人以爲去探訪朋友,多帶幾個鮮果,一束鮮花,以表示友善那麼簡單。供奉的佛像是用木、石等物塑成,又怎麼會吃、會聞,更不會看,那又怎麼需要你點燈去照明呢?
那麼爲什麼寺廟或家中的佛案前,又放滿那麼多花、果,並且入寺廟都習慣燒支香,並在佛案前點起油燈或蓮花燈呢?
那完全是爲人而設的。是完全爲教育我們,警醒我們而設的。
花是代表因。所謂“花開結子”,花是結子的因。沒有花開的過程,也表示未有結果的收獲。佛案前供花是提醒弟子要多播種成佛的因,將來才有成佛的果。什麼是成佛的因呢?一切利他的善行,一切自淨的提升都是成佛的因。有了代表因的“花”的提醒,我們才會常常自勉自勵,檢討自己的行爲,向著成佛的目標前進。
果是代表結果。佛教最重視因果法則的,萬事萬法不離因果,所謂“種善因,得善果;種惡因,得惡果”。細微至一言一行一念,都有因有果。所以看到鮮果,便提醒自己要小心觀照自己的舉心動念,希望有善果,就必定在舉心動念間含藏善因善意。佛教徒希望達到最高的果是什麼呢?就是成佛果。即是能夠“自覺、覺他、覺滿”,智能慈悲都最圓滿。爲了提醒自己要達到這個圓滿的佛果,所以佛教徒常把鮮果供在佛案。這個鮮果並不是送給佛菩薩吃,以換取世間報酬的。
點燈發出光明,光明是代表智能。所以點燈乃代表啓發智能。這個智能包括了世間智能及出世間的智能。所謂世間智能是指一般的聰明才智;出世間智能是指了解宇宙萬法現象存在的真實法則(主要有叁:無常、無我及不二,恕不在此詳談)。點燈的另一個意義是燃點自己,照亮別人。所以傳統式的寺廟都保留著燃油燈,當油在燃燒時,燈蕊也一直在發亮照明,是用來提醒學佛者應常抱著貢獻自己,服務衆生的犧牲精神。
香是有攝心的作用。因爲燃香會發出香氣,並且有個袅袅上升,從香氣及煙霧可以傳達訊息,所以古時候的諸侯亦以煙爲號,作爲彼此間的一種默契及信用。至于好的香料所産生的香氣,對心身有甯神鎮靜之用。所以佛教徒燒香,乃是表示願意攝心生信,誓言降伏自己的煩惱,依著佛陀所教授的正道尋求究竟的解脫。明了了這個內涵真正的意義,也就不致流于計較燒頭柱香或一次燒幾十支香的執著了。
佛法的真實利益在于減少我們貪瞋癡的煩惱執著,但爲了易于教導衆生,所以才用各種各樣的方法來提醒我們,引導我們。如果我們忽略了這些方法內裏的密意,卻一味執著于外表的形相,甚至因而産生更多的煩惱執著,豈不是辜負了我們學佛的初心?豈不是辜負了佛陀苦心的教導嗎?
(中國佛教文化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