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知恩報恩(記者問答)

  知恩報恩(記者問答)

  大渡網記者:您曾經製作國內首部佛教人物專題片《高山仰止》,後來還製作專題片《慈航》,能否講一講您製作這些專題片的因緣?您當時希望製作這些專題片達到一個什麼樣的效果?大衆的實際反響如何?

  傳喜法師:作爲我個人非常榮幸,得到善知識的慈悲攝受。在初學佛時就得到許多善知識的接引加持,在出家之後又被我的恩師攝受爲侍者,能夠有充分的機會,目睹我們師父的這些行住坐臥,師父內在的那種精神更震撼著我的心靈。在生活中高僧大德的這種慈悲,內在的智慧,對叁寶的這種虔誠,從方方面面感動著我,令我耳濡目染。對如師父般的天下的善知識們,我五體投地地敬仰。在親近師父的這十幾年裏,我對佛教中所講的“佛法之弘揚必仗大德僧伽之力”也越來越有感受。

  我師父在2005年圓寂了,師父生前曾攝受了上百萬的弟子,在社會上推廣佛教,有非常高的成就;在佛教界,師父修行禅、淨、密、律,在教內都爲人所稱歎!但是很少會有人,包括師父的弟子,能有幸像我們侍者那樣跟師父貼近,那樣真實地感受師父的種種德行。甚至有一些弟子,只能在師父繁忙的法務中見一面兩面,他們對師父這一生的功德行爲、對師父的內心深處,沒有辦法真正地了解到。雖然他們內心裏,深深認爲某人是他的恩師,但是他們沒有辦法了解到恩師的這種德行的話,那也是他們的一種損失。

  所以我有感于此,在師父剛剛圓寂的時候,我就有這樣一個責任感:將師父從出生到圓寂,做一個詳細的介紹。我曾經跟隨師父,生前就給師父攝像、錄音,把這些及早地編輯出來,不僅讓師父的弟子能夠更完整地了解自己的恩師,心裏面生起更高的信心、對叁寶的信心,而且通過師父的這樣的一個專題片,也是對佛教界內起到一個典範,對佛教徒出家在家四衆弟子的一個典範。乃至在社會上也展示出一個佛教徒的人格魅力,讓廣大的社會群衆,通過這部片子對佛教産生極大的好感。這就是我製作《高山仰止》的動機。

  2007年馬來西亞一位國家部長(居士)和組委會邀請我做全球觀音大法會的主法,並且邀我製作一部一個小時左右的講法光碟。當時,時間只有叁個月,我覺得觀音菩薩在佛教界家喻戶曉,但是作爲菩薩因地的修行、果地的威德、度衆生的普門示現,是很少有人能夠系統認識的。

  所以我覺得既然是全球觀音大法會,聚集了佛教各宗各派,各個弘法團體,不僅僅是馬來西亞的佛教界的盛會,也是一個將影響世界的大法會。當時就覺得作爲我個人的一個開示,那是微乎其微,沒什麼價值,所以我就萌發給觀音菩薩也做一個專題片的想法。經過近叁個月日日夜夜的製作,從前期拍攝、寫文稿、後期剪輯、配樂、配音,在法會前夕最後那一刻片子才完成。大渡網記者:您曾經製作國內首部佛教人物專題片《高山仰止》,後來還製作專題片《慈航》,能否講一講您製作這些專題片的因緣?您當時希望製作這些專題片達到一個什麼樣的效果?大衆的實際反響如何?

  傳喜法師:作爲我個人非常榮幸,得到善知識的慈悲攝受。在初學佛時就得到許多善知識的接引加持,在出家之後又被我的恩師攝受爲侍者,能夠有充分的機會,目睹我們師父的這些行住坐臥,師父內在的那種精神更震撼著我的心靈。在生活中高僧大德的這種慈悲,內在的智慧,對叁寶的這種虔誠,從方方面面感動著我,令我耳濡目染。對如師父般的天下的善知識們,我五體投地地敬仰。在親近師父的這十幾年裏,我對佛教中所講的“佛法之弘揚必仗大德僧伽之力”也越來越有感受。

  我師父在2005年圓寂了,師父生前曾攝受了上百萬的弟子,在社會上推廣佛教,有非常高的成就;在佛教界,師父修行禅、淨、密、律,在教內都爲人所稱歎!但是很少會有人,包括師父的弟子,能有幸像我們侍者那樣跟師父貼近,那樣真實地感受師父的種種德行。甚至有一些弟子,只能在師父繁忙的法務中見一面兩面,他們對師父這一生的功德行爲、對師父的內心深處,沒有辦法真正地了解到。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