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陀和觀音菩薩關于大乘精進行的教言
益西彭措堪布講授
摘自《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七)
佛在《六波羅蜜多經》中對慈氏菩薩說,在聽到衆生無邊際、佛果功德無邊際時,不僅不應怯弱,反而要發起猛利誓願,永無疲厭地取證。
佛說:“譬如有一位菩薩壽命無量,他往東方走過了無量叁千大千世界,讓所經國土的每一位有情都得證大涅槃,並在無量阿僧祇劫中如此廣度衆生。在我看來,此菩薩所度化的衆生如指甲上的土那麼少,而東方世界未被度化的衆生,如大地土那麼多。南西北方、四維上下的世界,也是如此。即使有情這樣無量無邊,菩薩也沒有厭舍、退轉之心,始終一如既往地精進不息。
菩薩若能發起這樣的大願,就能毫無困難地修集菩提資糧,叁界中的一切智慧、福德、尊貴、自在,不必勤作自然全部獲得。”
這段是說,菩薩若能發起“衆生無邊誓願度”的大心,身心無比振奮,則任修何法都無所畏懼。因爲能完全放下自己,發願盡未來際獻身于利益衆生,由此也就能無勤獲得所有的智慧、福德、尊貴、自在。
佛又告訴慈氏:“菩薩摩诃薩!十方世界過去、現在、未來的衆生,有學無學的聖者和辟支佛,總集他們勤修的功德,也不及如來一毫毛功德的百千萬分之一。這一一毛端都是從如來無量功德出生,合集如來身中一切毛端的功德,才能成就如來一根頭發的功德。如來有八萬四千根頭發,一一都具有如是功德,合集此等功德,才成就如來的一個隨好。如來又有八十種隨好,合集此等功德,才成就如來的一種妙相。如來又有叁十二相,其功德總和的百千倍,成就如來的眉間白毫相。白毫相圓滿,婉轉右旋,明淨鮮白,在黑夜宛如明星般閃亮。舒展開來,上照色界天,收卷起來,又恢複如初,安住眉間。
這一白毫相功德的百千倍,成就佛頂肉髻相。肉髻功德的一千倍,仍不及如來梵音聲相的功德。如來梵音下可無礙傳到阿鼻地獄,上能傳至色究竟天。以上無量無邊的功德,都是由如來的大悲所化現。
這樣的化身是由無量功德修集而成,無法言喻,沒有任何事物可以相比。化身功德的一千倍,成就佛的報身;報身功德的百千萬倍,成就佛的法身。這種功德之量,以心識無法測知。
如果有人聽到佛的無邊功德,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此人成就精進波羅蜜多。應發如是大心:我已見到佛身的無量福德聚,我也誓證佛果無邊功德,爲此勤行精進、不顧惜身命。爲利一切有情,縱然要在無量劫中感受惡趣大苦,我也心無憂悔,願讓一切衆生都圓滿成就六波羅蜜多,得成無上菩提。”
此段是從人天衆生,聲緣聖者,如來化、報、法叁身功德的層層較量,而顯示出佛果功德浩瀚如海。如果我們稍修些許功德,就以少爲足、不求上進,則完全違背了“佛道無上誓願成”的誓言。若不遣除這種以少爲足的心理,則會讓大乘種性的力量日益消弱,最終口中雖然說大乘,事實上已淪爲小乘。
佛又宣說如來的智慧之量:“比如,舍利弗在聲聞衆中智慧第一。南洲方圓七千由旬,東洲方圓八千由旬,西洲方圓九千由旬,北洲方圓一萬由旬。須彌山浸在水中八萬由旬,高出水面八萬由旬,四面也各有八萬由旬。山王外又有七重金山,八大海水圍繞,最外邊有大鐵圍山。現在將所有四大部洲、各大山王都作成紙張,八大海水化爲墨汁,一切草木取來作筆,所有人天衆生在一劫中不斷書寫,仍不能描述舍利弗智慧的十六分之一。
叁千大千世界所有衆生的智慧合集起來與舍利弗相等,而大菩薩了達布施波羅蜜多的所有智慧,又較此功德超勝一百倍;叁千大千世界所有衆生都具有布施波羅蜜多的智慧,又不如一位大菩薩所獲淨戒波羅蜜多的智慧。如此一直類比到般若波羅蜜多。
叁千大千世界的衆生都具有六波羅蜜多的智慧,仍不如一位初地菩薩所獲得的智慧。如此從初地到十地,智慧之量一直成倍增長。十地菩薩所獲得的智慧,和你補處菩薩的智慧相比,又不及百千分之一。”
這時,慈氏菩薩心想:佛今天在大衆中對我如此稱贊,讓我深生顫栗。
佛告訴菩薩:“善男子,請谛聽!如果大千世界中的衆生智慧都如慈氏,這些菩薩在菩提樹下坐道場,降伏魔軍即將成佛,彼等智慧的總和仍不及佛陀智慧的百千萬分之一。
慈氏!你要知道,如來的智慧甚深無量,不可思議,這並非比喻所能衡量。若有菩薩聽到諸佛的甚深智慧,不驚、不怖、不畏,此菩薩應備加精進來成就波羅蜜多。懈怠者尚且不能成辦世間小善,何況成就如來大智慧到彼岸,救度盡虛空界的一切衆生!”
大乘菩薩的目標是求證諸佛甚深智慧。若有大心求證極果,就不會以人天福報、聲緣果位或者一到十地之功德爲滿足。再者,雖然聽到諸佛的無邊功德,而發起求證之心,但沒有精進,世間小事尚且無法成辦,何況現證無上菩提。所以佛勸導菩薩應備加精進來成就波羅蜜多。
有一則關于這一世的觀音上師——嘉瓦仁波切的故事。他的住處有一尊觀世音菩薩像,是從尼泊爾某地迎請來的。
當這尊觀音像被迎請來,正准備供養給嘉瓦仁波切時,聖像開口對仁波切說:“要勤行精進行,爲了教法和衆生的慧命,不應懈怠。基于你所具身心的兩種力量,去圓滿教法和衆生的義利,祈願你能圓滿精進波羅蜜多。”
這是觀世音菩薩和嘉瓦仁波切見面的緣起,勸請嘉瓦仁波切能對教法和衆生一一精進。
以上講述了諸佛菩薩的教言,目的是要提醒大家:大乘的根本在于菩提心誓言,此誓言落實和圓滿的關鍵在于精進行,精進行又要有大無畏的精神和不以少爲足的志氣。對大乘菩薩來說,此如心髒般重要,若無大志氣,欲修大乘也只是妄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