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聖者言教 第十叁課(六)依止具德具緣上師是調伏內心的前提

  聖者言教 第十叁課(六)依止具德具緣上師是調伏內心的前提

  我等大恩根本上師喇嘛仁波切時時告誡我們:“初行者修法並非主要,首當之要務乃通達如何修行。”若在盲目中修法,雖然修是修了很多,做是做了很多,但最終對成辦解脫可能沒有絲毫之利益。

  我反複提醒剛開始入門的信衆,首先要知道的不是你要念多少咒語,也不是你從現在開始要念什麼經文,而是先要學會怎麼念經、怎麼念心咒。可能很多人認爲念誦很簡單,不就是看著經書、咒語,用口照著念誦嗎?但要知道的是,僅僅念佛,其中也有很深奧的道理。如同漢地淨土法門在念佛期間要分爲兩種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和理一心不亂。事一心不亂還要分爲持名念佛、有像念佛和有想念佛,理一心不亂還要講解阿彌陀佛的真正密意。如同惠能大師所講解般:“凡夫口誦,聖者心行。”理一心不亂的時候,就是心行念佛。同樣的道理,我們平常所修的上師瑜伽,也分爲外、內、密叁種修法。在成熟口訣法中,成辦解脫之一切修法分爲意識轉爲道用和智慧轉爲道用。從中可以知道,所有修行都有修行的方法,而不是按照自己認爲的方法修就叫修行。所以初次依止一位具德上師,了知如何修行非常重要。

  在依止導師之前,首先要觀察導師是否具德。所謂具德,是指這位導師必須是成就者。但這個成就不是導師口中自我承許的成就,而是導師的出離心、菩提心和信心圓滿。當導師口中所說違背普遍信心和普遍慈悲心時,就充分說明他不是一位具德上師。除了從功德角度衡量一位導師是否具德外,還可以咨詢公認的高僧大德,這位導師是否是具德上師。

  如今末法時代,由于衆生煩惱沈重的緣故,示現不同形象欺騙衆生的人還是非常多的。往昔阿底峽尊者的弟子洛欽仁青榮波晚年的時候,有一次在大型法會上,把一個年輕的小和尚放在自己身邊說:“當你的年齡如我般老邁時,世上會出現很多欺騙衆生的惡知識。到時你要告訴十方信衆,依止導師之前要細致觀察,不能隨意依止。這是我洛欽仁青榮波的遺教。”從這個公案得知,如今末法時代,衆生煩惱沈重,壽命短暫,疾病衆多,欺騙衆生的形象也越來越多。我們在求學妙法的過程中,必須謹慎觀察、選擇好自己的導師。因爲導師身上的一切都會沾染到弟子身上。如果導師平常愛打妄語,弟子決定會是打妄語的人;導師平常分別念很重,弟子的分別念也會非常重;導師慈悲心很強,相信弟子的慈悲心也會很強;導師的信心很圓滿,培養出來的弟子信心也會非常圓滿。就像如今小孩子上學一樣,父母都會盡可能把孩子送到好的學校、好的班級,目的就是給孩子找一個好老師,因爲好老師教出來的學生也好。

  在找到具德上師之後,還要觀察是否具緣,也就是說,弟子是否可以把身心托付給這位導師。換句話說,就是無論導師平常做什麼、說什麼,你都能生起信心;無論導師講解什麼教言,你都能完全納入心相續之中,遵照導師的教言去做。若能做到這一點,這位導師就是你的具緣導師。如果能在一位具德、具緣的導師面前聽聞教法,調伏自己的內心就很容易。

  可能有人會有這樣的疑問:“不是說依止正法才能調伏內心嗎?爲什麼這裏又說依止具德具緣導師才能調伏內心?”因爲正法雖然具備調伏內心的條件,但正法來源于導師,而且只有弟子願意踐行正法,才有可能調伏內心。弟子踐行正法的前提是首先在導師面前聞法,了知正法與非法的區別,其次是依教奉行。具德上師保證所傳講的一切都符合曆代傳承祖師的教言,爲正法,具緣保證弟子可以依教奉行。所以,依止具德具緣導師是弟子依正法調伏自心的前提,非常重要。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