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者言教 第十四課(一)修法需與根機相應
作爲修行者,尋求解脫是我們所追求的終極目標,但正如無上竅訣大圓滿所講解:成辦解脫唯一的條件即爲便智雙運。因此,我們對于方便和智慧的認識,還需要細致一些。
從根機的角度來說,能對叁乘教法中的密法生起信心者,稱之爲上等根機,但在修學密法的過程當中,想要做到如密宗所講解的“依見而修”,恐怕是很困難的事。因此我等曆代傳承祖師曾曰:“以方便爲次要,智慧爲主要者,則已墮入聲聞之滅谛矣。”也是在告誡後一代弟子,在平常修行過程中,修學禅定非常重要,但是契合方便而修學更爲重要。正如成熟口訣法所教授,初次開始修學時,應以止觀交修的方式來成辦更高的見解,就是著重于方便教授。
無論我在何處講法,無論是講解上師瑜伽或者成熟口訣法,我都會講解方便的重要性。如是傳講並非是因爲我們的傳承必須這樣教條性地傳講,而是爲了相應不同根機的衆生。因爲無論何種傳承,都是針對不同根機而樹立的法。例如有人雖然對佛法生起信心,但是他現前卻不具備修學上乘法的根機,這時就不得不依靠下乘教法爲他傳講。
因此,我等導師釋迦牟尼佛所傳講的八萬四千法門是八萬四千種方便道,而不是說佛教必須要有八萬四千個法門。法門不同是應衆生根機不同而立,僅憑一種方便道,有些根機的衆生可能適應,但另外一些信衆可能就無法適應。所以,導師講法必須要按照衆生不同的根機而以不同的方便道進行傳講,但目的都是一個,就是爲了調伏內心。正如我等導師釋迦牟尼佛曰:“自淨其意,是諸佛教。”也就是說,所謂佛教就是調伏自己的內心而赤裸心性,除此之外無法安立佛教。
無論小乘教法、大乘教法還是密乘,都以調伏內心而成辦解脫爲根本。這一點之上,沒有任何區別,但是在調伏內心的過程中,由于衆生根機不同的緣故,不得不依靠不同的方便而成辦解脫。正如我等曆代傳承祖師無垢光尊者曰:“自心與法不相融契,則無法調順煩惱怨敵。”也就是說,若不根據自己的根機而修學相應的法,即便你所修學的法有多麼深奧,對于成辦解脫恐怕也不能起到切實之作用。
往昔有一位修行者請問一位高僧大德:“諸佛菩薩所有的傳承教言之中,哪一種傳承教言最爲殊勝?”這位高僧大德回答曰:“與自己根機相應的法最爲殊勝。”從這一句話當中就能得知,無論修學什麼法門,都要先觀待法是否與自己的根機相應。即便你所修學的法很深奧,但由于法與你的根機不適應,恐怕它就是最不深奧的法。在世間求學的過程中,我們都需要從小學開始,因爲連小學的知識都不具備,想要學到高深的知識是不合理的。如果沒有次第,即便走個學習的過程,實際當中也不會有絲毫之利益。我們修行也同樣一個道理,與自己根機相應的法才是最適合的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