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六度的生起次第、勝劣次第、粗細次第(益西彭措堪布)

  六度的生起次第、勝劣次第、粗細次第

  

  益西彭措堪布 講

  摘自菩提道次第廣論講記(六)

  

  一、生起次第

  六度生起的次第:若能布施,對資財不顧戀、不貪著,便能受戒;若具足戒律,防護叁門惡行,便能安忍怨敵的損害;若有安忍,心不厭舍一切難行,修道退轉的因緣微少,便能引發精進;若能晝夜勤奮精進,便能引發正定,內心堪能安住善所緣;若心一緣專注而不散亂,便能如實通達真實。

  從反面觀察:以貪著受用之故,便無法舍家受戒;以不能禁止身口意諸惡行之故,便無法安忍損害及衆苦;以不能安忍衆苦之故,便無法發起精進;以不能恒時精進行善之故,便無法成辦一緣安住的靜慮;以不能一緣安住之故,便無法生起通達真實的智慧。因此,六度以前前爲因便能生起後後,若無前前則無法成辦後後。

  因此,以前因後果排列次第,決定是從布施排至般若。

  二、勝劣次第

  六度勝劣之次第,即:依次前前比後後微劣,後後較前前殊勝,因此先說微劣者再說殊勝者。

  世間雖有布施者,但能嚴禁自己身語意造惡者更爲稀有,因此布施爲下品,持戒爲上品;嚴禁惡行雖難,但受傷害時心能安忍不動更難;安忍雖難,但恒時于善法發起精進更難;恒時精進雖難,但以叁摩地令心調柔更難;成就四禅、四無色界心雖難,但以智慧證悟真谛更難。所謂易修,即煩惱粗重時也能修;所謂難修,即要求煩惱微薄、功德廣大。因此,以劣勝排列次第,一定是從布施排至般若。

  此外須知,此處的勝劣只是針對同一人的事、意樂、所依而說。如果身份不同,則後後超勝前前並不決定,比如,資糧道菩薩的持戒不如登地菩薩的布施殊勝。而且,這只是從大體上安立,如果事相不同,則六度不決定前劣後勝。比如,斷不與取不如布施身命殊勝,稍稍精進行善不如安忍大的損害殊勝。

  叁、粗細次第

  粗細的次第:“粗”指前前比後後容易趣入、容易行持,所以行相粗顯;“細”是後後較前前難以趣入、難以行持,因此較前前微細。

  比如布施,上至總統下到屠夫都能趣入,所以容易了知也容易行持,其行相最爲粗顯。相比之下,持戒則較微細,而安忍又比持戒更細,如此越往後者自性越微細,最後的般若最爲微細。因此,若以粗細程度排列次第,決定是從布施排到般若。

  《莊嚴經論》雲:“依前而生後,安住勝劣故,粗顯微細故,說如是次第。”

  《大乘莊嚴經論》說:依前前而引生後後的緣故,前前微劣、後後殊勝的緣故,以前前粗顯、後後微細的緣故,而宣說如是次第。

  世上最善妙的話語,佛陀皆已說盡;世上最准確的法相,佛陀都已善爲安立。佛語字字句句都體現了大智慧。佛以盡所有智照見一切差別相、一切緣起、一切道,因此宣說了六度總綱。我們學習四谛,從最初的鹦鹉學舌,到學習大論之後,知道僅僅“苦集滅道”四字,就包含了如海般深廣無量的法義。同樣,此處佛說六度,具有種種數量決定、次第決定的道理,成爲攝盡一切菩薩道修要的大總綱。對此,越往後面越能充分體現。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