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聖者言教 第十七課(六)唯精進才能依教法轉變內心

  聖者言教 第十七課(六)唯精進才能依教法轉變內心

  爲了在修行過程中保持精進,應時時觀想人身難得、壽命無常、輪回過患與業之因果。特別是人身難得,當我們今生已經得到難得的人身,就應該把它用在更有功德之上,更有利益之上。換句話說,當然是精進修法。

  我們知道,可怕的無常隨時都會降臨在我們身邊。若不精進修法,當無常真正降臨到我們身邊的時候,僅憑口中說已經得到過前行教言、正行直斷教言、頓超教言等,恐怕起不了絲毫作用。這些詞句早在二千五百年前都已經有了,但我們現在仍然是凡夫,沒有得到利益。這告訴我們,現前我們最需要做的是把這些教義納入到心相續之中,只有自己的內心變成這些教理,佛法才能真正利益到我們。因此應該要精進修法,再不能拖延時間了。

  由于到了夏季的緣故,很多活佛都會到各地去從事他們的事業。無論哪一種事業,如果我們是以求法利衆的心去參加,那麼當然可以。但如果僅僅是爲了走馬觀花地湊個熱鬧,旅遊觀光,我覺得真的非常不合算。當然,適當的放松是可以的。尤其對于初學者而言,長時間在一個小小的空間之中修行,會覺得修行很累很累。這時可以稍微散散心,放松放松。但在沒有利益的前提之下,不能太放松,真的沒有多大的意義。我相信這一點你們早已知道。

  想一想壽命無常,我們真沒有那麼多時間飄來飄去。在佛法沒有納入心相續、成爲調伏煩惱的對治力以前,我們有什麼把握面對無常?無常是非常可怕的。在世間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困境、感受痛苦,但世間沒有哪一種痛苦能和臨終相比。細致觀待,在我們面對生活的種種痛苦時,是能坦然面對、泰然處之,還是內心惶恐、避之唯恐不及?如果連生活中小小的痛苦我們都無法承受,說能坦然面對臨終,真的是一種狂言。

  因此,爲了精進修法,應該時時觀想人身難得和壽命無常。若沒有四厭離法的觀想基礎,很難精進修法。而沒有精進修法,則難以把導師的教言納入心相續,轉變內心,成辦解脫。

  對于追求即生解脫的修行者而言,信心和精進缺一不可。只要具備了信心和精進之緣,解脫必指日可待!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