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者言教 第十七課(二十)何時都不能忘失精進實修
亞青寺是以實修爲主的聖地,所以在有聞思的基礎上,大部分時間應該運用到修行中。尤其剛剛開始求成熟口訣法的弟子,更應該多抽一些時間修法。因爲從了知的角度當中了解一些道理恐怕並不很難,但要達到覺受和證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長時間的磨練。
我一直在想,作爲修行者,內心真的不能太飄動,一聽說哪裏有法會,總想跑來跑去。特別是剛開始修成熟口訣法的信衆,如果前面的基礎沒有紮實,後期即便圓滿求到成熟口訣法,恐怕也就是那麼回事。比如前行破除心房分爲四段——決斷心之根本的時候,心最主要誰都知道;尋覓心之過患,將心執爲唯一、常有、自主即爲過患,讀過祖師教言的人也都知道;共同觀察心之來住去,也知道心無形無相,但非爲一種單空……就在這種回答有、沒有中結束了成熟口訣法。但到底該怎麼修?到底修有還是修沒有,還是兩個同時修?如果同時修,似乎也很難。就這樣迷惑不已,實在沒辦法,就到另一位導師面前祈請說,前面甯提派的成熟口訣法已經圓滿受得,能否在您面前再求一個龍薩派的傳承?那有什麼必要呢?需知,成熟口訣法是一系列修學過程,雖然我們在修的過程中沒有圓滿實證見解,但也要把整個過程運用到自己的實修中。
我們在講解《上師瑜伽導修》時說過,見解能否迅速增長,非常重要的是善巧運用。在修成熟口訣法期間,善巧運用同樣重要。若不會善巧運用,恐怕成熟口訣法只是一個過程。比如一座當中,根據妄念起現的程度和自己的見地,需要剖析調伏妄念時,就止觀交修決斷心之根本、尋覓心之過患;有時候見解稍微具有,妄念的力量也不是很強,需要粗直視調伏妄念,就用共同觀察心之來住去,覓境法和覓心法;有時候見解很不錯,妄念生起的一瞬間可以自地消失,最終得到的見解也是緣起性空,這時當然可以運用細直視調伏妄念。以上稱之爲意識轉爲道用。即便是意念造作的修法,意義也非常廣大。如果見解已經赤裸,還可以安住調伏妄念,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若能執受本體,妙力起現一切之相即便有多麼遷變,皆爲本體之莊嚴,達到體用一如之境界。就像大海,無論風平浪靜還是波浪滔天,永遠沒有離開過大海。
但這裏需要關注的是浮想意識。所謂浮想意識,就是在稍微感覺執受本體的同時,有很細微的思維在飄動。要記住,“浮想意識流連諸煩惱”,臨時雖然和見解有所相似,但若把浮想意識當作真正的見解,後期還會起現更粗大的煩惱。這時絕不能用明空不二、體用一如來掩蓋一切,說浮想意識也叫做自性。我相信真正的修行者,對這種境界都有體會。
作爲修行者,無論是剛開始修成熟口訣法,還是已經修完成熟口訣法,開始自然安住、任運自成,都需要精進修法。如果脫離精進,恐怕永遠赤裸不了自性,所謂的見解只是一個名稱,煩惱依舊如同庸俗般。要想成爲完全斷除煩惱、功德圓滿的聖者,必須精進修法,不能隨順自己內心的散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