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平時不爲他人想 此人行爲如牲畜(索達吉堪布)

  平時不爲他人想 此人行爲如牲畜

  

  作者:索達吉堪布 宣講 文章來源:摘自《入行論釋·善說海》講記(139)   

  佛陀的所作所爲全都是利他,月稱論師說:“具智慧世尊,一切身語意,無有爲自利,唯行利他衆。”對我而言,現在所作所爲都是利益衆生,的確是做不到,但也沒有像世間人那樣特別地求名求財。只是每天有很多小的分別念,認爲自己的事業成功很好,別人的事業和自己的事業比起來,好像更重視自己的事業,有很多自私自利的心。

  其實這些自私自利的心是痛苦之根,沒有斷除的話,很難以獲得解脫。法王如意寶的《忠言心之明點》講得非常殊勝[1],跟這裏的頌詞基本上吻合,中雲:“自欲樂生叁界苦,利他心生諸善樂,故隨人天之導師,應發無上菩提心。”叁界的一切痛苦,都是希求自己快樂産生的,暫時和究竟的所有快樂,統統是利他所成的,因此,我們一定要追隨人天導師釋迦牟尼佛、文殊菩薩、傳承上師等聖者的足迹,發起無上的菩提心,且永不退轉。前段時間大家剛學了《佛子行》,裏面也說:“諸苦由求自樂生,圓滿正覺利他成。”(你們應該能背誦吧?要背誦啊!今天能背的人舉手……不行,過段時間全部要背。)所有的快樂是利他而成,所有的痛苦來源于利益自己,這個一定要深信不疑。

  大家應該盡心盡力地幫助衆生,如果一味地想著自己,根本不管他人,那跟旁生沒有什麼差別。《格言寶藏論》雲:“平時不爲他人想,此人行爲如牲畜。”平時根本不爲別人想,日日夜夜追求自己的吃喝玩樂,這種人跟牦牛沒什麼差別。牦牛除了吃草喝水以外,幫助別人的想法是沒有的。

  作爲一個人,一個修行人,尤其是一個大乘修行人,沒有利他心的話,那是值得慚愧的。華智仁波切的教言中說:“沒有菩提心攝持的生起次第和圓滿次第,不要說成爲大乘,就連佛教也算不上。”從修行的角度講,生起次第、圓滿次第、大圓滿是至高無上的密法,但如果沒有利他的菩提心,不要說大乘佛教,就連是不是佛教也很難說。

  所以修行千萬不能變成學術上的研究。我接觸過很多信佛的博士、博士生導師,還有專門攻讀宗教的博士,他們一直潛心研究藏傳佛教到底怎麼說的、密宗到底怎麼說的,每天拿著電腦筆記本,逢人就問這個原理是什麼、來源如何,可是並沒有真正的利他心,也沒有發願要成佛度衆生。以前法王去美國時,我遇到一些博士,他們一點信心都沒有,在釋迦牟尼佛的佛像上跨來跨去,但口裏說的是密宗大圓滿,尤其是生圓次第的脈絡是什麼樣的,風脈明點是什麼樣的。他們看了很多很多書,也比較懂,有時候甚至超過我們,一個人的身上有多少脈,每個脈的脈輪怎麼樣形成的,這些過程他們講得非常不錯。但是心裏沒有信心、沒有悲心,只是把佛教當作研究,相當于國外有些人一輩子拿著照相機拍動物,從小到老一直做這樣的事。雖然他的對境是密法、是大乘佛教,但沒有信心的話,完全與佛教背道而馳。

  作爲凡夫人,尤其是末法時代的凡夫人,盡管根基有一定的限製,可是不管學到什麼法,都要想到衆生。哪怕是身上感受一點痛苦,也要想到:“這是我無始以來害衆生的果報現前,活該!”今生中享受大大小小的安樂,都要想到“這是上師諸佛菩薩的加持”或者“這是我曾經利益衆生的果報”。明白了因果道理以後,你生生世世都不會害衆生,行爲一定會逐漸如理如法的。

  總之,大家在學習論典的時候,不要變成口頭禅,不要成爲哲學研究,否則對自己解脫毫無意義。甚至以那種智慧來看待佛教的內在修行時,自己很容易産生邪見,給別人宣說也有極大罪過。

  -------------------------

  [1] 法王的《忠言心之明點》是《大圓滿心性休息》的總集,《大圓滿心性休息》所講的一品,法王如意寶就用一個頌詞歸納了。當時在五臺山,法王用23分鍾就寫下來了。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