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供奉佛法一樣地供奉仇人
摘自入菩薩行論
寂天菩薩[著] 達瓦次仁[譯]
假如你的仇人遇到了倒黴的事時,你采取幸災樂禍的態度有什麼價值呢?你詛咒人家並不能使他人倒黴。即便是你的詛咒靈驗而使仇人受苦的話也有何值得高興呢?如果因仇人受苦而使你感到解恨舒心的話,那麼沒有什麼比這更有害于今生和來世的意念。懷著貪欲、瞋恚和癡心所發的願不僅不能使你受益,反而適得其反,這種煩惱之心如同魚鈎把你釣來投入地獄的滾沸的水中,讓地獄的鬼卒長時間地煮你。名譽和贊揚聲不會成爲來世的福運,也不會給你的此生還來長壽,不會使你的能力增強,也不會使你不得疾病,甚至不能使你身體舒服。因此,只要你明白什麼東西對于你最有價值,那麼名譽等有什麼意思呢?如果只圖心情愉快的話,連賭場、飲酒等都得爲之,而這些是比丘僧所不能爲之的。爲了名聲而花費錢財,爲了獲得英雄好漢的美名而上戰場送命,從而得到幾個空洞的贊揚聲有什麼價值呢?一旦閉了眼時,這名聲對于身心有何價值?孩童們當看到自己在海灘上堆起來的沙屋坍塌時便傷心地暈了過去。這是毫無價值的。那些追逐名聲的人正是像這些無知的小孩一樣被名譽這個幻覺所迷住了,因此,當他們名聲受到損害時就傷心難過起來。那贊揚你的聲音本身是沒有生命的東西,因此,聲音本身是不可能有誇贊你的意圖,所以聽到贊揚聲就不值得高興。不論被贊揚的是他人還是你自己,這些贊揚聲對誰都沒有價值。贊揚者的快樂是他本人才能體驗。而我卻絲毫也不能體驗之。如果說因贊揚者高興而你也應該隨之高興的話,那麼這是符合菩提心的,這就要求對于衆生高興的事你都應該同喜,同高興,而不應該當仇人受到贊揚時不愉快起來。由此可見,聽到他人的稱贊而沾沾自喜時,其實你是因他人的聲音而高興呢,還是沖著人家的心理高興呢?這二者都如同無知的小孩依戀沙子堆起來的小房子一樣毫無價值。贊揚之聲會使你迷戀世俗的名利,從而影響你專心學佛;會使你得意揚揚,忘記輪回是苦難的深淵,失去厭離之心;會使你忌妒有德性之人,從而葬送你的此生和來世之福運。既然贊揚之聲,也就是榮譽,有如此之多的害處,那麼我應該根除贊美之詞即榮譽,而應該親近仇人等,視他們爲把你從墮入惡趣深淵的險境中拯救出來的恩人一樣。既然你所追求的是從輪回的牢籠中解脫出來,那麼,這名利則恰恰是致你于惡趣的因素,是要不得的。與這相反,正是仇人是幫助你從輪回和惡趣中解脫出來的因素,你怎能生仇人的氣呢?當我追逐名利從而走向苦難的深淵時,幸虧佛陀加恩,給追逐名利設置障礙,把進入苦難的大門關上,從而不讓我進入苦難的深淵,我怎麼能對這個障礙生氣呢?即令有人給你積德行善設置障礙也不應該生他的氣。正如前述沒有什麼比忍受更艱難的事,因而也沒有什麼比忍更大的功德。如此大的功德,我何樂而不爲呢?假如我由于受瞋恚等驅使而不能忍受上述這些設置障礙的行爲的話,那麼實際上你自己把到手的福運扔掉了。既然,如果沒有仇人等給你使壞,那麼忍讓就沒有必要存在。正是由于有了仇人等給你使壞,才有了忍。由此可見,仇人的使壞就是實踐忍的前提。因此,怎麼給把仇人使壞看成是積德的障礙呢?當你施舍時恰恰來了乞討者,這個乞討者不僅不是施舍的阻力,恰恰是積德的條件。同樣,當你想出家爲僧時,師傅等剃度者不僅不是出家的障礙,相反是出家的條件。時值濁世,施舍的對象乞討者很多。然而作爲忍的條件加害你的人則很少。只要你以菩提心不傷害他人,那麼任何衆生都不會傷害你。由于實踐忍的條件是如此之少,所以對于送上眼前的實踐菩提心條件的忍之對象——仇人的加害,應該像獲得天賜財寶一樣地喜出望外,而不應該憎恨仇人。仇人和我一道實現或促成了忍。因此,是否真的做到了能忍要用仇人來檢驗。爲什麼呢?因爲仇人的傷害是忍的前提。假如你不承認仇人促成了你實踐忍,因而也就不認爲仇人是供奉對象的話,那麼成爲你廣泛積德因素的佛法也不應該去供奉。如果你認爲仇人是有意識地加害了你而不應該供奉的話,那麼,假如仇人也像醫生一樣懷著善意來給你治病的話,這忍讓是無用處的。也就是說,忍是無法實現的。由此可見,正是由于他人對你的傷害、遷怒才使你磨煉出能忍,他人的傷害就是實踐忍的前提,因此就得像供奉佛法一樣地供奉仇人。正是由于這一點,釋迦佛祖把衆生和佛視爲兩個最好的福田。以慈悲之心使衆生滿意,通過從佛來使衆佛滿意,從而使許多人成佛。因此,在從佛成佛方面衆生和衆佛起著同等的作用,所以爲什麼不應該像敬佛一樣地敬重衆生呢?當然,這樣說並不是指佛和衆生在內心上是一樣的,而是指在成佛的功能方面二者相同,因而二者是一樣的。供奉具有菩提心的人就能在此生獲得好報,這是衆生的可貴之處;而信仰佛陀能使你獲得無窮的福運功德,這正是佛的可貴之處。每個衆生多少具有佛性,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佛和衆生是一樣的。然而,佛畢竟具有如海的功德,從這個意義上講佛和衆生又不是一樣的。如果哪一個衆生哪怕只具有佛陀無限功德的一小部分的話,那麼用叁界的財寶來供奉這個衆生以報答他的恩德也嫌太少。既然每個衆生都具有一定的佛性,因此,應該像供奉佛一樣地供奉衆生。
另外,佛和菩薩總是以真誠無邪地、親人般地爲衆生謀取無限的利益。對于佛和菩薩只能用善待衆生來報答他們的恩情。那佛陀當初爲了衆生的利益毫無吝啬地將通過許多轉世積德得來的身體都能舍棄,並毫無猶豫地去承受地獄之苦。對此,只要我們虔誠地信奉佛陀就能報答佛的這一恩德。由此可見,即令是衆生此生傷害我、給我作梗等等,我都應該統統視作是爲我好,看作是幫助我,從而愉快地加以接受。我們衆生的尊王佛和菩薩們,他們能夠爲了任何一個衆生的利益而犧牲自己。因此,我們這些無知的人不應該傲慢,而應以奴仆的姿態來對待衆生。當衆生獲得安樂時佛陀們高興,當衆生受到傷害時佛陀們就難過。因此,使衆生快樂的行爲就是使佛滿意的行爲,而使衆生受傷害的舉動就是傷害佛陀。當一個人處在烈火之中時,就算用一切美好的東西去滿足他也不可能使他高興起來。同樣的道理,你一方面不停地傷害衆生,另一方面又去供奉佛陀,這決不可能使佛和菩薩高興起來。因此,我決心悔過一切傷害衆生、令佛和菩薩難過的罪行,並祈求佛和菩薩原諒我所做的一切使佛和菩薩不快的事情。爲了使佛和佛子菩薩們高興,從今以後,我一定要克服傷害衆生、蔑視衆生的行爲,心甘情願地做所有衆生的奴仆;就算是衆生用腳踩我的頭,甚至殺害我,我也決不報複,而以愉快的心情接受這一切,以此來使怙主佛和菩薩高興。毋庸置疑,所有的衆生無一例外地受到佛的厚愛,也就是說,佛和衆生在本質上是一樣的。人們所看到的所有衆生實際上都是佛的幻化,因此,應該對所有衆生頂禮相敬。讓衆生愉快就是使佛愉快的最好辦法,爲衆生服務就是實現你今生和來世利益的最好途徑,讓衆生高興就是消除世間衆生一切苦難的最佳手段。因此,我應該時刻努力使衆生高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