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如何控製你的嗔怒(寬嚴法師)▪P2

  ..續本文上一頁爲人受他侮辱,或遭打罵加害。內心必感痛苦,其時就當觀察,我所受的這苦,是由怎樣來的?真的由他所給我的嗎?他爲什麼給我這樣的苦吃?難道沒有別的原因嗎?這樣一步步地推究下去,那將會發現,一切的痛苦原不是外來的,而是自己招的,因爲,自身過去曾經做過很多不如法的事,于中不免有傷他人的動作,種如是因,得如是果,怪人做什麼?唯有自貴而已!人能有自覺,哪裏還會憎恨于他?所以對于現前不如意的環境、我們應當勇于自承,一個人如不能承認自己的過失,而只是一味地怨天尤人,嗔此怪彼,那無異顯示他的沒有骨氣!西藏有位大德說:人們對于現實苦痛,如認不是自己招致,這實是顯示自己全無法器,也就是這個意思。 

  五、還有一個最好對治嗔心的辦法,就是對來害者以另一眼光去看待他。人類生存天地間,是相互的關系網,誰也不能離開誰而獨存,因而我們的一切生活資具都是從無限關系中得來的,諸有供給我們有關生活資料的人們,沒有一個對于我們沒有恩德,偶因一點小事觸犯到自己,我何忍對我有恩者予以痛斥?再想一想:當前打罵我者,安知不是我的過去父母?父母爲了養育我、吃盡無窮的辛苦,那固不用說,而且也造了罪惡,自也必然的,昊天罔極的恩德我絲毫沒有報答,現在豈可恩將仇報地對這大動嗔心?進一步的從佛法去想,在不息演化過程中的有情,自己也好,他人也好,都是刹那刹那生滅著的,有哪個能來損害?又有哪個被他損害?既無能害與被害,空發一陣脾氣,哪有什麼意思?人們真能想到這點,天大的事也沒事了! 

  乙、法忍:怎樣對自然界行忍,也分五點作說明。自然界能促使我們生起嗔心的,如風、霜、雨、雪、冰、雹、奇冷、奇熱等皆是。雖有五種方法行忍,但都基于觀苦而來,以忍苦爲工夫,這是很要緊的。我們試看:生活在安定舒適的環境中的人們,性情總比較平和些,感情不容易沖動,因而表現在人與人之間,充滿了和平之氣;可是在苦難的時代,那就大大不同了,由于環境的不安定,生活不如意,平時性情本來很溫和的,到了這時也就突變了,動不動因了些微小事而大鬧其情緒,于是人世間就充滿乖戾之氣!其實,鬧情緒有什麼用呢?能解決問題嗎?最理想的辦法,無過于對幹現實環境的改善,沒有發生的痛苦,設法使之不生;已經發生的苦痛,咬緊牙關忍受,不然,那將在原有的苦上,由于妄自分別,更增一層心苦,豈不自尋煩惱嗎?所以對于到來的苦痛予以安然忍受,實爲切要!現將五種行忍的方法,簡單地說明如下: 

  (一)平日我們就這樣平常地生活下去,很難發覺苦的,不知苦,必將滿意地耽著現實的境遇,不知上進解脫,亦無宗教的需求,只糊裏糊塗地過日子,空過一生而已。如自然界常常有些苦痛襲擊你,使你自覺到這世間不美滿的地方,那你追求解脫之心就將油然而生了。這麼說來,苦有什麼不好?爲什麼要對它生嗔?如是思惟,苦不僅不是可厭的,而且是極大功德。 

  (二)一個人在安樂的環境中住久了,身心輕快,事事如意,不知人世間有何苦痛,則驕慢心就易滋生起來。如今若爲自然界的種種苦痛之所包圍,使其切實地體念到生命是危脆的,世間是苦難的,有什麼值得我的自恃?更有什麼可以驕傲的?真的,多受磨難的人們,只自覺其苦惱,絕對不會妄自尊大的,以爲自己如何了不起。可見苦能折服人們自驕自慢的高狂心! 

  (叁)上面說過,苦痛的襲來不是無因的,自然界之所以加苦于我,必有它的原因在。探求苦的來因,不是現生創造的,就是宿世的累積,現當對它生起極大的慚愧,哪可能生起嗔怒的心理?慚愧是道德的意向,是促進道德的動力,是生命界的一大功德;而苦爲慚愧的增上緣,對苦生嗔,豈不就是對慚愧動怒?對慚愧動怒,豈不就是嗔恨功德?一個人連功德都嗔恨,那還有什麼可說? 

  (四)爲人就怕不知苦,如知大自然界到處充滿苦痛,必然就要設法避免,而另求所謂安樂之道。但說起安樂,也並不是苟得的,欲得快樂之果,必須廣行善因,由是促進我們生命的向上,提高我們的人格,增進我們的道德;如是之苦,成爲我們行善動因,哪有什麼不好?爲什麼要厭棄它?所以外在的苦痛來襲,要知善于利用它,使它有利于自己。不可妄爲咒詛它,增加自己的苦痛! 

  (五)當自然界給予我們苦痛時,你不僅要想到苦痛的前因後果,更要想到許許多多的人還在受著苦痛的煎熬、刺激而大動嗔心,不知如何從苦痛中自拔,由是激發起自己的大悲心,發心要去救度他們。這樣,自然界所給予我們的痛苦,不就是成就了我們度生的功德了嗎?試想想看:從自苦推究到他苦,並進而要求拔除他苦,苦有什麼負于我們,我們要對它生嗔火?不能忍苦而動怒,無異是自找苦吃! 

  生存在這世間,所有的苦痛都是從人世間與自然界來的,我們如能依照上面所說應付人際和自然的方法去觀察,必能使你不起嗔心而達到忍辱的目的。嗔恨不管對人對物,都是由于缺乏慈悲心,假定有了慈悲心,不論是什麼樣的衆生侮辱或自然界的刺激,都將無法引發嗔心。佛教的古德曾經這樣說: 

  “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有人罵老拙,老拙都說好!” 

  一個人到了這樣的境界,還有什麼嗔恨勃發?但這不是都要人做奴隸,也不是吐面自幹的作風,更不是打了右臉送上左臉,而是出發于悲心。《解深密經》說:“我人行忍,特別是菩薩行忍,不是由于他人勢力的強大,自己敵不過他,恐怕他,怖畏他才行忍辱的,也不是由于自己有染愛心,貪圖他人什麼,希求他人什麼,他人給予我的淩辱我才忍辱的,而實在是爲了利益有情,見到衆生本性是苦,不忍在本性是苦的諸有情上更加其苦,這才實行忍辱的。”把忍辱當作懦弱的表示,那是絕大的錯誤! 

  現在的世界到處是爭鬥,爭鬥的本源在嗔恚,吾人如不能克製嗔恚,世界的戰亂將無甯日,想到這裏,真是不寒而栗!我們當然希望每個人都能控製自己,不要讓嗔毒無限製地蔓延開去,但我尤望我們學佛者,先從本身做起,以給苦痛的衆生做做榜樣!

  

  

《如何控製你的嗔怒(寬嚴法師)》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