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聖者言教 第二十一課(七)修行上師瑜伽時常見的兩種過失

  聖者言教 第二十一課(七)修行上師瑜伽時常見的兩種過失

  若不具足信心,相信你對法永遠會打折扣,如此就得不到十方叁世一切諸佛菩薩的加持,成辦解脫也就無從談起。

  大家都知道,我平常著重講解的是上師瑜伽。雖然與亞青寺著重講解的成熟口訣法、直斷、寂止、等持等名字不同,但其法義完全一如。作爲金剛乘弟子,修學上師瑜伽是一切法之總集。

  有一次在漢地,我出了兩道題,想看看修了一段時間上師瑜伽的弟子修行如何,但當時回答得非常不理想。我想,是不是我出的題目過于太高,弟子們回答不上來?但是細致想想,這都是曆代傳承祖師爲修了一段時間的弟子出的題,並不難,爲什麼那麼多弟子中沒有一個能回答得理想呢?于是我把弟子中修行時間比較長、理論掌握比較好的幾個人留下來,了解一下他們平常是如何修上師瑜伽的。在他們彙報了各自修行上師瑜伽的整個過程後我就知道,修行沒有獲得預期結果的最大原因在于兩點:第一是上師瑜伽已形成功課般,從頭到尾念誦一遍就萬事大吉;第二是在上師瑜伽修行中,私心加入自己的修法,而失去清淨的傳承。

  什麼是功課呢?就像漢地早晚功課般,從頭到尾念誦一遍,中途配同著一些觀想和念誦咒語,念完以後感覺非常輕松:“哦!我今天的功課已經做完了。”這樣的修法我們雖然不能否認說,他不是在修上師瑜伽,但完全不符合我們所傳講的無上密法上師瑜伽。上師瑜伽僅僅是一個儀軌,至于變成哪一種上師瑜伽,完全取決于弟子的修行。比如,在調順煩惱的過程中,若僅僅是斷除煩惱,則上師瑜伽已變成小乘上師瑜伽;若在調伏煩惱的時候僅僅轉變煩惱,則是大乘上師瑜伽;若能運用煩惱,則是密宗上師瑜伽。所以上師瑜伽僅僅是一個儀軌,變成哪一個傳承,完全取決于如何調伏煩惱、赤裸見解之上。如果把上師瑜伽變成功課,我提的問題當然答不出來。別說修行一年、兩年答不出來,即便修行十年、一百年,恐怕也答不出來。當然因果是無欺的,即便是念誦上師瑜伽儀軌,也具有功德,但能否今生成辦解脫,能否像密宗所傳講般達到預期的效果,恐怕就很困難了。我希望在座的弟子們都能反觀自己的修行,是否把上師瑜伽變成了功課?當然初次開始進入佛門時,依靠念誦逐漸進入更深的見解,是一個次第道,只能這樣。但如果已經修了一段時間後,仍舊把上師瑜伽當做念誦儀軌般修行,我想我們還是謹慎一些。先問問自己的心願,是希望今生成辦解脫,還是僅僅積累一些福報,待未來的時候再精進修行?若是後者,說明你現前還不具備修學密宗的條件,即便修學多麼殊勝的法,恐怕今生也無法成辦解脫。

  第二種過失是在修行過程中,雖然也遵照導師的教言去做,但在調伏煩惱等一系列上面,把自己平常看書、聽說的方法夾雜其中,導致失去清淨的傳承。這樣的修法,就像改造原裝車一樣,裝上拖拉機的發動車,卡車的軸承,摩托車的零部件等,車可能還能開,但速度和安全性可會大打折扣。同樣一個道理,平常在修上師瑜伽導修的時候,念誦儀軌、打坐的外在形象沒有改變,但是調順煩惱等一系列方便已經改變,這樣決定達不到預期效果。

  我們反複強調要依教奉行,能否依教奉行取決于什麼呢?取決于信心。在依止導師的時候,如果你內心對導師並不很滿意,這時即便如其他弟子一般依止導師,對導師傳講的法也會打折扣。導師說往東,你可能會向東南或東北,總之會稍微偏一點。這些都是不具信心所致。讓自己信心增上的方法是什麼呢?一方面要多閱讀曆代傳承祖師的傳記,多學習曆代傳承祖師的教言;另一方面要多修法消盡自己的煩惱,這樣信心就會迅速增上。

  我們在修行過程中應時時觀待自己的修法,避免以上講解的兩種過失,增上信心,只有這樣,才能迅速增上見解,成辦解脫。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