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聖者言教 第二十一課(十一)獲得暇滿人身之因

  聖者言教 第二十一課(十一)獲得暇滿人身之因

  【己二、思維難得之理

  思維難得之理分叁:因、數、喻。】

  人身難得之理分叁,包括難得之因、難得之數和難得之喻。也就是從叁個方面告誡我們獲得十八種珍寶人身是一件非常難得的事情。

  【庚一、因

  首先通過因闡述難得之理。誠如《入行論》曰:“既未行諸善,複集衆惡業,縱曆十億劫,不聞善趣名。”】

  首先通過因闡述難得之理。誠如《入行論》所說:“既未行諸善,複集衆惡業,縱曆十億劫,不聞善趣名。”就是說,如果不行持善法,天天所做皆爲惡業,那麼在十億劫中都不會聽到善法。這告誡我們,平常在修行的過程中,要盡可能讓自己趨向于善法。當然由于無始以來習氣煩惱沈重的緣故,難免會産生煩惱,這時必須立即斷除。

  【如是所言,獲得叁善道之因,即爲持戒清淨之基,布施等諸多善法之助伴,結合言意一致,獲得暇滿之心願溢于言表。】

  衆多經文當中說:“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獲得叁善道(天、人和阿修羅)的因,是守持清淨戒律,主要是別解脫戒。那麼,要獲得十八種珍寶人身,要具備哪些因呢?首先要清淨持戒。我們今生獲得十八種珍寶人身,說明過去我們有持戒的基礎。若今生不能成辦解脫,未來是否還能獲得珍寶人身,首先取決于持戒。那麼不妨問問自己,今天的持戒如何?無論是小乘別解脫戒(如居士戒、沙彌戒、比丘戒等),還是大乘菩薩戒、密宗誓言,守持得如何?

  【布施等諸多善法之助伴】

  獲得十八種珍寶人身的第二個條件是行持六度波羅蜜等一系列善行。所以平常無論我們口誦心咒、經文,還是身做禮拜、轉繞等,都必須配同六度波羅蜜。

  【結合言意一致,獲得暇滿之心願溢于言表。】

  “結合言意一致”是指發願,而且要獲得暇滿人身的這種心願不僅是口頭說說而已,心裏真的要有這樣迫切的願望。

  【若未圓滿此叁清淨,則不能獲得暇滿人身。如是具備叁因者,如今寥若晨星。故此,僅思維其因,即知暇滿人身之難得。】

  獲得十八種珍寶人身要具備叁個條件:第一,持戒清淨;第二,行持六度波羅蜜等一系列善行;第叁,時時懇切發願獲得十八種珍寶人身。若能具備這叁個條件,就能獲得十八種珍寶人身。若不具備這叁個條件,就無法獲得珍寶人身。今生我們獲得這樣的人身,已經具備了即生成辦解脫的一切條件,是非常難得的,應該心生歡喜,並在內心充滿歡喜的前提下,精進修學佛法,再不能拖延時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