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聖者言教 第二十一課(十五)應通過實修將前行教言納入心相續

  聖者言教 第二十一課(十五)應通過實修將前行教言納入心相續

  從難得之因、難得之數、難得之喻叁個角度講解獲得十八種珍寶人身的難得,我相信在文字上沒什麼難以理解的地方。但僅僅從文字上有所了解,有時候很容易變成一種口頭禅,甚至這種人身難得的正念只有在修行時才能提起,而不是一種恒常之敬信。爲了避免以上過失,無論你現前在修加行還是直斷,都必須如理觀察人身難得。

  雖然加行著重的是數量,但在修行過程中,質量也非常重要,因此在觀修過程中,必須重視共同前行。共同前行的基礎若不紮實,即便你圓滿了加行的數量,在以後的修學過程中,仍然難免懈怠和拖延,甚至很難生起精進修行的意樂。對于已經修行直斷的弟子就更不用談了。在安住修的過程中,當有昏沈掉舉侵犯禅定的時候,就要思維以上講解的八閑暇、十圓滿、難得之因、難得之數和難得之喻。比如在昏沈起現的時候,先觀想難得之因,之後安住。又有起心動念的時候,開始觀想難得之數,之後再安住。再有起心動念的時候,開始觀想難得之喻。如是止觀交修的真正目的,是以觀察修斷絕實執性的概念,以安住修斷絕一切執著之習氣,也就是起現貪嗔癡煩惱的根源,從而達到圓滿之成就解脫。

  可能有些人會有這樣的疑問:“真正的見解不是止觀雙運嗎?爲什麼現前我們要止觀交修呢?”當然,如果你真能做到止中有觀、觀中有止,你的見解已經很高了。但即便如此,我想也可能只具有一瞬間的止觀雙運,長時間具有止觀雙運的見解還是很難做到,這時我們必須配同止觀交修來成辦解脫。

  如果能如理觀修八閑暇、十圓滿和叁種難得之理,我相信我們在以後的修行過程中,對法的理解和對修行的意樂,都會越來越增上。否則僅僅聽聞一次前行,可能具有意義,但對于即生成辦解脫有多大的意義,恐怕很難所言。我相信以前你們都看過很多遍前行,也在很多導師面前聽聞過前行教言,像《普賢上師言教》、《前行備忘錄》等。表面上看,前行教言的道理並不深奧,沒有什麼難以理解的,但如果對這些道理的理解僅僅停留在詞句之上,沒有把理論納入心相續之中,把自己變成前行引導文,就沒有達到我們修學前行的目的。

  【是故,以因數喻叁者之理趣,闡明人身難得。但于人身中,具足正法之暇滿而獲得解脫者,則更爲稀有難得。】

  以難得之因、難得之數和難得之喻叁者闡明人身非常難得,但在人身中,具足修行正法之暇滿而獲得解脫者,更爲稀有難得。我們在座的弟子們,只要追隨我等大恩上師的教言,如理修行,成辦解脫近在眼前。這不僅僅來自于我的口中,以上很多修行者都是我們的先例。無論在亞青寺還是其他各地,遵照上師教言而成辦解脫的修行者,比比皆是。這充分說明了我們傳承修法的殊勝性。所以我希望在座的每一位修行者,都能追隨上師的教言如理修學,成辦解脫。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