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聖者言教 第二十二課(四)信心圓滿是成辦解脫的必備條件

  聖者言教 第二十二課(四)信心圓滿是成辦解脫的必備條件

  導師會針對不同根機的衆生呈現不同形象與事業來度化衆生。如果你對這樣的導師有緣份而生起信心,就依止這樣的導師,如果對那樣的導師感興趣就依止那樣的導師。雖然你一生中可能只依止一兩位導師或者幾位導師,但絕不能講解其他導師的過失。因爲我們是修行者,修行的真實目的是爲了斷除分別心和執著。雖然無始以來習氣煩惱沈重的緣故,內心難免會産生一些妄念,但在産生妄念的第一時間就必須予以斷除。如果不及時調伏而繼續追隨妄念,這樣形式上的修法恐怕永遠無法成辦解脫。

  可能很多人都在想,有些人不需要很長的時間就可以成辦解脫,爲何自己修學了很多年,見解卻一直沒有增上?不是說無上竅訣大圓滿早上接觸早上成就,下午接觸下午成就,即便下等根機者也可以在六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成就嗎?爲何自己修學多年,內心還是與往昔一樣堅硬呢?

  我想,你應該首先反過來問問自己,你的見解、修行與行爲是否真的已經做到如理如法?我們說在短時間當中成辦解脫,是基于如理如法的前提之下。如今雖然你修行了很長時間,但仍舊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就要細致觀察一下,你在依教奉行方面是否存在很大的缺陷?要記住,一個真正的修行者,時時都應該在對治自己的煩惱。

  往昔多科下區有位叫安章竹根瑪的導師,他聲名顯赫,不僅聞名雪域,甚至很多漢地人不遠千裏去依止他。當時有一些拉薩地帶的信衆,曆盡艱苦,徒步行走數百公裏拜見他。當導師爲他們講解信心的重要性時,他們都認爲自己的信心非常充足,因此祈請導師爲他們傳講一個能令他們迅速成辦解脫的最殊勝的法。但這時導師說,僅憑這樣的信心想成辦解脫是遠遠不夠的。因爲信心還要分爲淨信、欲信和誠信,只有誠信才是最堅定的信心。這些信衆聽到導師如是講解都很不服氣,因爲他們千裏迢迢、千辛萬苦地爬山涉水而來,怎麼能說信心不堅定呢?導師當下從身邊抓了一只破鞋,拿到他們的面前說:“你們看,我剛剛抓住一只雪獅。”這時弟子們都嚇了一跳:“導師剛才還非常清醒,怎麼突然就糊塗了呢?明明手裏拿著一只破鞋,怎麼說是雪山上的獅子呢?”導師用神通知道他們在想什麼,于是就對他們說:“當我非常慈祥的時候,你們可能對我生起信心,但我呈現出另一個形象的時候,你們可能就沒有信心了。將破鞋說成雪獅的前後是一個人,但僅僅一句話,你們的內心就開始變化了。這就是信心不穩定的表現。如果你是一位清淨的弟子,雖然我手中拿著的是破鞋,你也能直接看見雪獅。如果你是一個誠信者,即便你看不見雪獅也不會認爲是導師的問題,而會將一切過失攬在自己的身上。”

  這個故事雖然很簡單,但他卻告訴我們一個很深刻的教言,就是信心的重要性。要知道,導師的一句一行都在傳法。我們不是說大資糧道時,一草一木都是自己的老師嗎?因爲它們可以講解很多了義的見解。如今導師的一言一行都在爲我們诠釋著各式各樣的法義,但由于自己根機不夠的原因,不要說受益,甚至可能還會産生疑惑以及誹謗。

  我在漢地期間,有很多出家人以及在家居士都會一再祈請我傳授殊勝的法。因爲禅宗惠能大師在五祖前聽到《金剛經》“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的時候開悟,所以他們祈請我傳授一個既不是心印傳承也不是表示傳承,只要口中稍做诠釋就能開悟的殊勝解脫法。我相信無論哪一個傳承,真正的具德上師都有這樣殊勝的法,但弟子能否接受,則完全取決于弟子的根機。如果根機不相應,恐怕難以接受。我等導師釋迦牟尼佛是佛教的教主,自然一切功德都很圓滿,但善星比丘和提婆達多不但沒有在佛陀面前獲得一點點功德,甚至還形成墮入叁惡趣之因。因此,一切都取決于自己。

  在平常修行過程中要時時銘記信心的重要性,有時甚至可以把見解與修行先擱置一旁,先去長時間培養信心。往昔那若巴尊者依止帝洛巴尊者修學,在經曆二十四個苦行期間除了信心什麼都不具備,但就是具有虔誠的信心,最終如實獲得上師的密意。現前我們在見解、修行、行爲上面也下了不少功夫,但可能沒有達到預期的結果,原因往往是由于見解、修行和行爲方面還有很大的漏洞。要記住,我們的修行字典中決不能出現“大概”、“可能”、“應該”等一系列詞語,而是必須做到圓滿——見解要圓滿,修行要要圓滿,行爲要圓滿。只有對于導師所講解的教言圓滿地依教奉行,才能得到圓滿的果實。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