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識慧集
<一>一念不生
一如。平等不二,如是如常不變,一如也就是真如意思。
一刹。佛所教化的國土,刹即國土的意思。通常一個叁千大千世界稱爲一刹。
一刹那。指極短的意思,佛經說人的一個念頭之中,含有九十個刹那。
一法界。真如的理體,唯一無二,故名一法界。
一相智。證悟佛法一實相的智。
一夏:四月十五至七月十五爲僧安居之期,謂之一夏。
一真法界:唯一真實的法界,也就是佛的法界。
一真無爲:一切法界的理體,清淨而無爲。
一業所惑。又名共業共果,即衆生造作同一樣的業因,就會招感同一樣的業果。
一心叁智。人若在一心之中同時修習空、假、中叁觀,則可於一心之中同時證得一切智、道種智、和一切種智等叁種智,名爲一心叁智。
一心叁惑。即見思惑、塵沙惑、無明惑。此叁種惑融入於人一心之中,名一心叁惑。
一心不亂。心意專一而不散亂的意思。
一心合掌。一心是很專心的意思,合掌是雙掌合十,以表示一心。
一心稱名。很專心的稱念佛的名號。
一心歸命。很專心的歸依佛,把生命奉獻給佛教。
一念不生。心中毫無雜念妄想,乃是超越念慮的境界。
一念業成。只要一念阿彌陀佛的本願,就可以成就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之業。
一念萬年。在一刹那的心念中,就已經攝盡了萬年的歲月。
一乘。唯一能令人成佛的教法。乘是車乘以喻佛的教法,教法能乘載人至涅槃的彼岸,故名爲乘。
一乘經。專說一乘妙理的經典,指法華經。
一乘之機。具有聽受一乘佛法機會的人。
一乘菩提。謂一乘才是真實的菩提,其他二乘叁乘都是方便的菩提。
一乘圓教。一乘就是一佛乘,圓教就是圓滿之教,大乘中,以一乘圓教爲窮極的實數。
一乘究竟教。一乘是佛一代教中最究竟圓滿的教法。
一實乘。一實的教法,教法能乘載人至涅槃的彼岸,故名爲實乘。
一實相印。又名諸法實相印,四法印之一,一實相就是一切事物的真相或真理。印就是印契,佛說一切大乘經,皆以實相的道理來印定其說,外道不能雜,天魔不能破,如有實相印者便是佛說,否則便是魔說。
一實圓頓。是贊歎法華經的話,法華經所說的一實理,具有圓頓的功德,圓頓就是圓滿頓速,功德既圓滿,成佛一定頓超迅速。
一化五味之教。釋迦佛一代五味的教法。五味就是乳、酪、生酥、熟酥、醍醐。佛在涅槃經中以五味爲喻,以醍醐味比喻涅槃經,後來天臺智者大師便根據佛所說的,判定佛的一代聖教爲五時教法。即華嚴時、阿含時、方等時、般若時、法華涅槃時。
一闡提。一闡提迦的簡稱。爲極難成佛的意思。有二種意思起大邪見,斷一切善根者,名斷善根闡提;大悲菩薩,發願衆生度盡方成佛道,而衆生至多,故亦成佛無期者,名大悲闡提。
一音教。佛只以一種聲音來宣說一切的教法。
一即六。謂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中,若有一根已反璞歸真,則其他五根也會跟著獲得解脫。
一大事。指人的生死大事。一個偉大的事業也就是開示宇宙人生真理,以令衆生轉迷成悟和了脫生死的偉大事業,謂稱一大事。
一大事因緣。佛爲一大事因緣而出現於世,此一大事因緣即爲了化度衆生的因緣。法華經說:“諸佛世尊,唯以一大因緣故,出現於世,無非欲令衆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
一佛土。一佛所化的國土,一佛土的範圍是叁千大千世界。
一佛乘。唯一能令人成佛的教法。
一佛淨土。一佛的淨土。通常是指阿彌陀佛的淨土。即西方極樂世界。
一切智。是聲聞緣覺知一切法總相的智,總相就是空相。
一切智人。佛的尊稱。因佛是具足一切智的人。
一切智智。佛了知一切法,故佛智名爲一切智,而叁智中的一切智是聲聞緣覺的智,爲恐佛智與此相混特名佛智爲一切智智,以示區別,意爲此智乃智中之智。
一切智忍。菩薩於妙覺位時,在斷了一品無明之後,即證得一切智,能遍知一切中道的道理,此時其心便安住在道理上,永不再動搖,叫做一切智忍。忍就是把心安住於道理,不再動搖。
一切經。佛教聖典的總稱。即大藏經。亦稱藏經。
一切法。智度論說:“一切法略說有叁種,一者有爲法,二者無爲法,叁者不可說法。此叁已攝一切法。”
一切唯心道。謂一切物境,均由吾人的心念所感得,作惡行善,皆由心爲主宰,善惡的報應,也就是由于心的主宰造業所感得的業果。
一生補處。盡此一生即能補到佛位的意思。爲最後身菩薩的別名,如現居兜率天的彌勒菩薩即是一生補處菩薩。
一字叁禮。在書寫經文的時候,每寫一個字,禮拜叁寶叁次。叫做一字叁禮。
一塵不染。譬喻六根清淨,無有汙染。
一境叁谛。又名圓融叁谛或不思議叁谛,即空假中叁谛圓融於一境的意思。諸法無自性,叫做空,因緣所成叫做假,即空即假叫做中,如此叁谛之理融洽于一境,叁即一,一亦即叁,圓融無礙,謂一境叁谛。
一體叁寶。又名同體叁寶或相同叁寶,意謂叁寶中的每一寶皆圓具叁寶。說明佛法僧叁寶一心中具,名異而體相同,慧海禅師說:“心是佛,不用將佛求佛,心是法,不用將法求法,佛法無二,和合爲僧。
一空。一切法的自性皆空。
一蓮托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都在同一蓮花之中托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