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味著過去世的法變成常住了嗎?這就明顯違背了諸行無常的法印。所以有部希望僅僅通過未來世的法能壞滅這一點,來證明自性恒有的未來世的法是無常的,這是站不住腳的。
接下來,聖天菩薩進一步指出,因爲未來世的法與生相相合,才産生了現在世的法,因此把未來法安立爲無常的話,是不應理的。
過去與現在,皆不成無常,
除斯二趣外,第叁亦非有。
(唐譯:
現在世無常,非由過去等,
除斯二所趣,更無有第叁。)
頌文直解
那麼,如此一來,過去與現在二者,就都不成無常。除了此二種時位,對于有部宗來說,再不會有其他第叁種成無常的時位了。
(唐譯:因爲有部說諸法自性恒有,所以現在世的法既不來自于未來世,也不趣向到過去世,而除了此二者外,再無有第叁時可來往了,這樣怎麼還能建立現在世是無常的呢?)
釋義
本頌前兩句是根據,後兩句是加以強調。
有部以未來世的法,能夠與生相相合,來證明未來世是無常的,但是生相只出現在未來世,過去世與現在世都沒有生相,是故應成過去世與現在世的法都無法與生相相合,由此按照有部的觀點,應成常住,而不成無常了。而除了過去、現在外,另外也不會有第叁個可以無常的時位。
辛二、廣明其理分二:一、破許未來法爲有;二、破許未來法爲無。
壬一、破許未來法爲有
設問:未來之事必定有,這樣遇緣之後,才能生爲現在位。凡是沒有的法,必定不可能生起,就像兔角一樣。對此聖天菩薩回答說:
若後生諸行,先已有定體,
說有定性人,應非是邪執。
頌文直解
如果說後來遇緣而生的法,在先前因緣未積聚時,就已經有確定的自體,那麼說諸法非以人功,而是以虛空造作而本有的外道,也應無顛倒邪執了。
釋義
有部說後來的法,本來都已經存在了,只要等因緣聚合,就能生起作用而出現。如《大毗婆沙論》中說:“體雖已有,而無作用,今遇因緣,而生作用。”
從某個方面來說,這種觀點,其實和說一切法有定性的外道是一樣的。這類外道認爲,一切法都已由虛空造作而本有,也就是一切法都不觀待因緣,而是自性實有,注定將要發生,人不能改變一點點。這顯然是邪執,因爲抹殺了一切因緣的作用。
而有部雖然也說一切法需要因緣聚合時才生起,但認爲生起的只是法的作用,而法的本體,卻是自性恒有的。如果這樣,那就只能說作用是因緣生,而法就不應該說是因緣生。既然如此,有部的觀點就和說有定性的外道沒有區別,因爲兩者都認爲法自性恒有,不需觀待因緣。
而這與衆生現量所見的色等非常,是相違的,也違反了世間一切已經共知的因果道理,比如“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等等。
接下來聖天菩薩說:如果說未來法有體,那麼應成因緣就無用。
若法因緣生,即非先有體,
先有而生者,生已複應生。
頌文直解
另外,所謂的生果,是某一個法,需要借助因緣,生起新的法。如果說此法先已有體,即不應理。若先已有體,再以因緣而生,則應成重複生了。
釋義
本頌第一句引述有部因緣生的觀點,第二句指出這與有部諸法自性有體的觀點相違,後兩句提出理由。
“若法因緣生,即非先有體”,這是說:一個法如果是因緣聚合後才産生的,這就說明這個法以前沒有。也就是說有部認爲的諸法因緣生,與諸法自性本有,是自相矛盾的。爲什麼呢?理由是:“先有而生者,生已複應生。”一個法如果先前已經存在了,當然不需要再生了;而如果說這個已有的法還需要依靠其他因緣,才能生起,這就違反了衆生的現量所見。比如母親生孩子,只需要生一次,不需要生下來後,再反複地生。另外,如果一切法已經存在,而還需要因緣再幫它産生出來,那麼對于刹那生滅的一切法來說,每一刹那都是新的,都需要依靠因緣重新出生,這樣一切法都只忙于生,根本沒有住的機會,也就不會有生果的作用了。
如果有部說,諸法雖然自性本有,不需要依靠因緣,但是諸法的作用卻是本無而新生的,它需要依靠因緣而生。但是這顯然也不合理,因爲諸法的作用離不開自體,如果自體本來就有,那麼作用當然也本來就有。或者說,作用本來沒有的話,諸法也不可能本來就有。
接下來有部又提出了未來存在的另一個根據,即瑜伽者現量見到未來法後,作了授記,後來那些法果真也如同授記那樣出現了,這說明未來法不同于兔角、石女兒,應該是實有存在的。對此聖天菩薩回答說:
若見未來有,何不見無法,
既現有未來,應不說爲遠。
(唐譯:
若見去來有,如何不見無,
既見有去來,應不說爲遠。)
頌文直解
如果說未來之法能以瑜伽士的妙願智等見到,那麼,同樣也並不存在的石女兒爲什麼見不到呢?也應該同樣見到才對。總之,對于認爲未來有法存在的宗派來說,只要授記未來法存在,則不管有多遙遠的未來法,都成爲了現在法。
(唐譯:如果能以神通見到實有的過去、未來,爲什麼不見無呢?既然在現在見到有過去、未來,則過去、未來應如同現在,沒有前後遠近的差別。)
釋義
本頌第一句引述有部的觀點,第二句以同等理遮破,第叁、四句反破。
“若見未來有,何不見無法”,這是說:未來法在現在還尚未産生,因此對于現在來說,就如同石女兒一樣,並不存在。如果不存在的法,還能見到的話,那麼應成石女兒也一樣可以見到了。反過來說,則是:“既現有未來,應不說爲遠。”即使再遙遠的未來,瑜伽者也都是現在看到的,這說明這些法並不遙遠,而是現在就已經出現了,所以應該被稱爲現在法才對。
這裏的要點是,佛菩薩能以妙願智等見到未來,並作授記,這並不是佛菩薩緣了實有存在的未來法,而是因爲以佛菩薩功德及方便作意的不同,在自心中變似出了相應的未來法。如護法菩薩的《廣百論釋論》中說:“此顯去來非現有性,但得通者,自因緣力勝劣不同,方便作意有差別故,自心變似曾、當有法。”
《中觀四百論講記(五十)》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