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觀四百論講記(五十八)▪P2

  ..續本文上一頁。前兩句說明地是身根所取之境,以此爲根據,在後兩句得出地是觸處的結論。這樣就再一次否定了觸處的四大種是色處的因,從而否定了色處實有存在。

  “見地名爲堅,是身根所取”,是說世間人們因爲用身根覺察到了堅、濕、暖、動這四種性質,而相應地施設了地、水、火、風這四種名稱。從這四大種名稱的起源,就可以知道它們只是身根之境,而不是眼根之境。

  因爲身根取的是觸處,眼根取的是色處,所以接下來說:“以是唯觸中,乃可說名地。”意思是說,人們說的地等四大種,只是觸處,而不是色處。這樣就否定了勝論外道說的地、水、火叁大是色處的觀點。進一步從身覺方面說明了四大種與色處自性相異,因此說明四大種不可能是色處的因,不能以四大種來證明色處存在。

  要推翻顛倒夢想,就要在內心中有正確的認識:哇!原來這個萬法是無而現的,以中觀正理觀察的時候,發現純粹是虛妄的相,與做夢時所現見的東西是一樣的。在以中觀正理抉擇的時候,或者照見五蘊皆空、相應了諸法實相的時候,就知道萬法本來就是不可見、無相、大空、離戲的。一切有雜染的、有觀待、有安立、有取舍的法,都是分別心安立起來的,在無分別的智慧前,是壓根都不可得的,並不存在。所以照見萬法實相的時候,就見不到任何的形形色色的東西。

  沒有學中觀,沒有以正理去觀察、抉擇的話,很多人口裏說空、空、空,其實可能是斷見,是斷空。他們像順世外道那樣,認爲沒有前世、沒有後世、沒有地獄、沒有淨土、沒有衆生和佛的差別,全都是空的,就像一個沒有討到吃的乞丐,手裏空的那樣。這不是佛法中的般若空性,這是斷見,誹謗了萬法緣起的規律。

  在內道中,尤其是在大乘般若中觀中講,形形色色的萬法,在顯現的當下,就不可得,就像水月一樣。不觀察的時候,水中的月亮和天上的月亮非常像,又白又圓,還以爲是天上的月亮掉到水裏去了,但是跳下去找,怎麼也找不到。凡夫就是這樣,以爲萬法實實在在存在的,産生了實有執著,然後在實有執著的推動下,生起了欲望心,去追求這個東西,一門心思要得到。最後以中觀正理觀察,發現不可得,一個都沒得到、不成立,而且發現原來一切法在顯的當下就是空。哇,原來顯就是空!以前是被顯而有自性的顛倒執著騙走了,所以到今天還在輪回的迷夢當中,還在顛倒夢想當中。

  覺悟不是用針在腦袋上紮一個洞,然後洞裏面出來一個智慧,然後把萬法看成了空。佛法的智慧是照見五蘊皆空,這不是比量,不是胡思亂想,也不是推測,而是像拿照相機“嚓”一照那樣地,照見了五蘊當下就是離戲的大空。

  凡夫會認爲:是世俗中百分之百地有,連佛也否定不了顯現的法是實有存在的。做夢時,夢裏的顯現是有的,但是醒過來後就清楚知道,夢裏的顯現,不但不實有,而且連假的顯現分,也一絲一毫也不可得。

  所以是本來不可見,本來不可得,本來就不存在的。並不是說世俗谛中有,然後住到山洞裏,悄悄地修了個法,突然就開智慧,萬法就消于法界了。

  萬法顯現的當下,本身就是空,所以叫“色即是空”,不是被烏鴉吃掉了,或者被小偷偷走了色法,眼前不見了,色法才空。不論你見或者不見,色法都沒有任何差別,本來就不可得。如果說見到了就必定有,沒見到才說沒有,比如能見得到你,所以你有,但是見不到石女兒,所以石女兒沒有。這就像一個人說:在夢裏,我見到了他,所以他有,沒在夢裏見到你,所以你就是石女兒一樣,這樣人家會以爲說的人精神出問題了。

  在中觀師講究竟實相的時候,你說眼睛看到了,能摸得到、感覺得到,這是業力、顛倒夢想的結果。在真正抉擇勝義中諸法空性的時候,眼根、耳根、鼻根這些都不是正量,而是非量。這就像有人醒過來說石女兒有,因爲昨晚夢到了。夢裏什麼都是假的,不能作爲根據。同樣,萬法都是假的,是虛妄的相,說這些相是成立的,是根本不合理的。

  不是前面有,後面消失了,才叫空,也不是名言中有實法,用非常厲害的勝義正理,像錘一樣把它們給粉碎了,像大風一樣吹走了。很多人不理解顯現本來是空,認爲勝義中是空,世俗中百分之百有,而且是實法。在勝義正理面前,不管說勝義中不存在,世俗中存在,還是勝義中存在,世俗中不存在,這樣分開二谛,就已經出了嚴重的大問題。這就像說兔子頭上,長了兩個角一樣,而且還說一個長,一個短等等。但是兔子頭上,哪裏會有兔角呢?

  這樣在用中觀應成派理論抉擇時,還分開二谛,就謗了一切萬法的實相,謗了聖者根本慧,甚至會有萬法永遠不會空等的過失。

  大中觀根本不分二谛,直接宣說衆生和佛不二,輪涅不二、世俗與勝義不二、顯的當下就是大空。沒有這樣了達,雖然學了大中觀,但最多也只學到自續派的單空正見。說名言中有顯現,勝義中是不存在的空。本來存在與不存在都是沒有的,勝義中不存在也是戲論,對不存在有執著,也是顛倒的執著,不符合萬法的法性,根本不是萬法的如來藏本性。所以再怎麼建立,從究竟上來講,也屬于所知障的範疇。如果究竟實相中分開二谛,佛就應說“世俗中的色法即是勝義當中的空”,但是佛沒有這樣說,直接說了“色即是空”。

  應成派大中觀直接介紹諸法當下就是離一切戲論的大空,所以跟頓門比較接近。

  

《中觀四百論講記(五十八)》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