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信屬般若慧 疑爲諸罪根

  信屬般若慧 疑爲諸罪根

  衆生疑惑從何而來?

  首先我們的疑惑是從二元對待的思維方式中産生的,但妙明本心是絕待的、無分別的,由一念無明妄動,就産生能所、主客的對待。人類邏輯思維被限定在心意識範圍當中,它必然是對待法,而淨土法門卻不是對待法。

  如何超越二元對待?

  佛陀在般若系經典中常常通過“如來說……即非……是名……”的表述語式,讓衆生去體會超越二元對待的,本有的般若智慧。透過般若智慧衆生更能夠相信淨土法門,“信”屬于般若智慧的範疇,不是邏輯思維的範疇。淨土法門不能用科學邏輯思維去證明。不僅在信仰層面,乃至在整個人類政治、經濟、文化、生態環境方面,二元對待的思維方式會帶來非常慘重的損害,甚至直接威脅到地球人類的生存基礎。東方文化要拯救地球,解脫西方文化的困境,實際上就要依靠超越二元對待的般若智慧。

  如何堅定淨土信心?

  淨業行人要建立信心可以選擇從仰信入手,依教奉行,老實聽話。淨業學人要把經驗、常識等我執我見全都放下,凡夫思維是線性的、平面的,而佛法智慧理事圓融,它是立體的、多面的、多元的。淨土法門至圓至頓,非凡夫思量分別所能知。一句南無阿彌陀佛能截斷衆生妄想分別的暗流。

  淨土法門貴在專精,淨業行人要時常熏修佛言祖語,同時落實在執持名號的實修上。蕅益祖師曾說:“信願爲慧行,持名爲行行。信願如目,衆行如足。往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故慧行爲前導,行行爲正修,如目足並運也。”淨土法門的特點是從果地下手,彌陀名號內聚阿彌陀佛果地上的功德,衆生執持名號,就把佛的果地上的功德全體接納過來。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