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圓滿叫佛性
老老實實地修,好好地實踐,真心地修行,就能得到正果。我們講的公修公得,婆修婆得。
公修公得,婆修婆得,符合科學的規律,叫可實踐性。只要實踐了,它就得結果。這具有可重複性,佛陀時代的人去實踐,他可以了生脫死得正果,兩千多年後,我們來實踐,還照樣可以得正果。這就叫試驗可重複性。什麼叫科學?科學就是可以實踐、可以重複。不是偶然的,有一個必定的內在規律。
佛法符合于這個內在的規律。我們生下來通過學佛之後,找到了生命中不變的主人——佛性,我們說六神有主。反過來說一個人如果六神無主,他就對好壞不辨,也沒有戒惡修善的力量,就沒有定力。一個六神無主的人是沒有定力的,因爲人還是需要理智,還是需要自我束縛的,甚至克服我們的缺點,能夠戒惡修善。所以佛教能夠造福人類兩千多年,而且在當今的社會還是非常重要的。
這些是我們健康生命所要追求的,學佛可以達成自我的生命完善。對社會也是同樣,佛法是可以淨化人心,可以安定社會的。不管什麼時代,佛法都是幫助我們生命成熟的一種方法,而且佛法自身也是非常成熟的,兩千多年來,一直是豐富多彩。
佛性就是人性的圓滿。佛性不離開人性,人性達到最圓滿就是佛性。所以福慧兩足即爲佛陀,就是佛。
每一個人都有佛性,每一個人都可以修成佛,這是佛教最普世的價值。無論是人,是哪一個人種,還是各種的生命都有佛性,豬、馬、牛、羊都有佛性。正因爲這樣,所以不僅僅人與人之間要相互關心、相互愛護、扶持,我們也不能欺負那些豬、馬、牛、羊。
從佛教的智慧來看,社會上那些被殺的生命,吃的肉,那都是什麼?都是我們過去父母,未來諸佛啊!所以我們今天來第一個事就是放生。
放生,這是人生命最高貴的一種行爲,還生命以尊嚴,這時生命是最偉大的。反過來說我們人,人如果不能夠體驗這些,雖然現在地球上人是最大,如果我們不能愛護其他的生命,那我們這個人還是不完美的!所以學了佛之後,我們的這個慈悲,就會不僅僅尊重自己,尊重他人,也尊重一切生命。
我們現在講和諧社會,和諧社會不僅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請問人跟天地要不要和諧?也要!人跟這個江河要不要和諧?也要!所以現在你看治理江河、治理汙水、減少汙染源,這都是和諧社會很重要的一部分。人跟這個樹木、花草要不要和諧?也要!那人跟其他生命呢?豬、馬、牛、羊要不要和諧?也是需要的。不能說我們人類要殺它們,吃它們。所以通過學佛,恢複佛性,我們就會尊重生命。反過來說,我們自己的這個生命,也就不會讓它這樣沒有質量地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