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從恭敬中求
我們剛才唱的時候,充滿了信心,充滿了我們生命當中最美的最神聖的情感:南無古汝貝 南無布達亞 南無達摩亞 南無桑嘎亞。我常常唱這個的時候都是眼含熱淚在唱,這個世界還有叁寶可以做我們的慈航,讓我們脫離苦海。這個世界上本身就已經在的,爲了它的存在,爲了讓我們能有機會學習到、皈依到,曆代祖師付出多大的心血啊,很不容易的,保存下來,爲了我們,就是爲了接引我們,我們現在還有機會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所以印光大師也講到叁寶中的利益從恭敬中求。恭敬心生起來了,你生一分恭敬滅一分業障,開一分智慧,得一分福德。所以前面的祈禱文很重要,我們皈依叁寶的時候,平時我們讀經“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叁稱,然後“無上甚深微妙法”這個一念,按照嚴格的來說是唱的,唱比較能夠提升出我們的情感啊,唱,馬上進入這個狀態,你再誦經就進入到那個狀態了,我們和經就相應了。
我們每次修其他的法也都有前面的皈依,但是很容易忽略,把質量忽略掉。這個很重要,我們每次念的時候都要有質量,要生起那種狀態,生起那種狀態就很容易展現法的力量。否則像冰凍一樣的,文字相,都是書上文字相,我們讀……讀……讀……,像小學生讀書一樣。有時候更不好聽的比喻,叫小和尚念經有口無心,加持力就很少。口也到,心也到,所以爲什麼我們唱贊要唱那麼慢,一個贊要唱那麼慢。如果快,你自己對比,(師父快速念):“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诃薩 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诃薩 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诃薩”就滑過去了。再慢一點“南無香雲蓋菩薩摩诃薩”,這就比較慢一點的,那你一邊唱就很容易觀想起來,“南無香雲蓋”這時候就好像香雲蓋真的就馬上現量的起作用了。
甚至有時候人多,做維那的就根據人的多少來的,人如果很多,那唱贊唱得就很慢很慢,一個爐香贊要唱很久。因爲人多嘛,把人的心都要收攝起來,隨著贊子一起起觀,那個力量就很大。反過來說,大家心都沒有收攝,都很散亂,那搗亂的力量就很大,對不對。我們到菜場去,你講個話要很大力,別人還不一定能聽得到,交流起來很難,很嘈雜嘛,你在做,他也在做。我們大殿裏也是,人都聚到大殿之後,一個贊子一唱,喔!幾百、幾千個人心“嘩”都收到一起了,都念著同樣的詞,心裏做著同樣的觀想,一下子那個震撼力就起來了。
所以我們修行啊,這個心很奇怪的,它要因緣,你有莊嚴的因緣,心就會顯得很莊嚴,很散亂的因緣,心就會很散亂。這很奇特,所以緣起性空,性空緣起啊,心生種種法生。這個世間的衆生他不知道,他生的都是那些沒有意義的法,甚至是擾亂自己和他人的法,那就變成輪回法。有智慧的人,就生好的法,六度萬行都在智慧的觀照下,這種法,就很好。所以說,智者也是心生種種法生,法生起來之後,要莊嚴佛淨土,利樂有情,通過法的這種攝,返迷歸悟。所以佛陀所攝示的法,那就是真理了,對衆生來說,那是接引我們的。
——摘自2009.12.22傳喜法師《禅坐開示》于屏東勝利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