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師父,我可以靜修嗎?

  信衆:師父,我可以靜修嗎?

  師父:靜修是這樣的,在佛教界裏,如果悟了可以自度,未悟還是要依止善知識的。悟了你可以自修了,它是另一種心靈上的依止,還是要常常親近善知識,雖然物理空間上可以有距離,但是心靈的距離更加緊密。

  我們說閉關住山,最基本的一個條件禅宗裏叫“破本參”,有道是:不破本參不閉關,不破初關不住山。就是說靜修閉關要先開悟,所謂悟後修。雖然佛性人人都有,個個不無,但是什麼是道心?還是要分辨清楚的。

  我們都是用第六意識的分別心,如果有善知識攝受的話,我們還有機會可以探到第七意識。但是在我執未破之前,第七意識很難透過去,一般的人第六意識都難以透過去,我執強就強在第六分別意識上。你能住在第七意識就已經得禅定了,甚至可以現前小乘的果位了。第八意識更是書本上的名詞,很多人根本不知道的。

  從實修上來說,只有第七意識過了之後,才會見到阿賴耶這個含藏,這才真正看到無明的根本。第七意識是第六意識的根本,第八意識是第七意識的根本,也就是說,沒有過這層樓,你是看不到那層樓的。反過來說,什麼時候可以不依止善知識了呢?連彌勒菩薩等覺菩薩了,也不能舍棄善知識的,因爲還有最後一品無明沒有破。對于我們來說根本談不上,我們還在凡夫地,第六意識還搞不清楚,都是影塵中事,《楞嚴經》裏面講屬于法塵。

  很幸運的佛法傳到我們這一代,不傳到這裏大家都不知道,還在猜什麼東西呢。你要想修行了,那就更不能離開善知識了,因爲分別念裏除了自己的業,還有共業,就好像你身上即便沒有細菌,但別人還帶有細菌,還有交叉感染。那怎麼樣來突破這個業力的網呢?你想在生死輪回裏,不要善知識也可以;你要想了脫生死,沒有哪一個法門能夠離開善知識的,法門是善知識來攝受弟子的一種方便,法是師父賜給的。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